我最喜欢吃的就是我家门口的那家麻辣烫。每次一出门,一闻到从那家店里传出的阵阵香味,这时,我便走不动路了。
今天,我又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进这家十分有名气的小店——杨国福麻辣烫。老板娘已经成为了我的老熟人,我一进门她便喊我:“小姑娘,又来了!”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轻车熟路地走向菜品区,夹完了约摸20块钱的菜,把沉甸甸的盆递给了老板娘。后厨已经热火朝天,一位胖胖的师傅接过盆子,熟练地分好易熟的和不易熟的。他从旁边抓起一把红辣椒扔进锅里,再浇上一大碗水。辣得冒泡的汤与青菜混为一体,鱼丸紧接着被丢进了锅里,牛肉丸、蟹肉棒、墨鱼丸在锅里翻腾着,与香味四溢的辣椒“共舞”。手擀面是麻辣烫必备的美味,劲道而又有嚼劲的它正接受着辣椒的洗礼……
“来,丫头,麻辣烫好了!”老板娘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麻辣烫向我走来,我接过碗,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就夹起了一根笋,被辣椒油染得火红色的笋冒着香气,“啊哇”一口咬下去,是麻香和清脆交织在一起的味道;另一旁的娃娃菜进入口中,是菜叶的清香在口中留存;这根蟹肉棒煮得恰到好处,它们紧紧地包在一起,辣香透过蟹肉棒的缝隙进入到口腔深处,让人回味无穷;那个牛肉丸已经浸满了汤汁,一口咬下,火辣辣的汤汁弥漫了整个口腔;嫩香的牛肉是麻辣烫的不二选择,牛肉经过热水与大火的熬制,变得更加的细腻而富有口感,透明的粉丝受了辣椒的沐浴,已经变得通红,丝滑而不失咬劲。麻辣烫里不得不提一下它的点睛之笔——方便面,用麻辣烫的锅底作为方便面的调味料,是一个完美的组合。方便面一碰到辣汤,就会从最普通的食物变成像火锅一样高大上的美味,难忘至极。在“消灭”完所有的食物后,喝上一口热辣至极的红汤,真是如同天上的龙肉一般美味。
虽然麻辣烫只是一种不起眼的小吃,却令我回味无穷,十分难忘。我喜欢吃麻辣烫,你呢?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这经典诗作,想必幼儿园的小朋友个个都能熟诵,当然我也不例外。对于古诗,我就只知道这么多了,遇见新诗,妈妈会给我讲一些关于诗背后的故事,加深我对古诗的理解,然后背诵。但是今天我不是想说这些,是想告诉大家古诗还有另外一种学习方法——吟诵。
说起吟诵估计很多同学还很陌生,不知道是什么。但是在我学习的道路上有幸成为了刘再莲老师的学生,跟她学习吟诵。
记得那还是去年九月份的一节语文课,我们学习到了古诗那一课,《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我就认为还是像之前学习古诗的方法,先背诵,接下来老师给我们讲古诗中的释义,可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刘老师突然声情并茂的用吟诵的方式演绎了《游山西村》,听得我们津津有味,随后告诉我们要怎样学习吟诵。平声悠扬,仄声短促,然后还一句一句地示范给我们听。起初我们学习的热情并不高涨,甚至还反感每天交吟诵作业,但老师用各种方式引导我们对吟诵产生兴趣。
有一天,语文课上老师向我们宣布了一条消息,“我们将代表高新一小去市里参加比赛,人数有限,不能全体参加,会有同学被淘汰。”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同学们有的目瞪口呆,有的眉头紧皱,被这个消息大吃一惊。
接下来的日子里同学们暗暗较劲儿,谁也不想被淘汰,刘老师更是逢课必练。时间飞快,很快就到了星期五,我很幸运没有被淘汰。下午我们穿着漂亮的汉服,画着淡妆,神采奕奕地在学校的舞蹈室完成了我们的参赛作品。老师对我们这一周的努力很满意,从那以后我们就喜欢上了吟诵,每天都积极练习,都想被老师表扬。早操前后,同学们站着整齐的队伍,呼吸着清晨新鲜的空气,吟诵着学习过的古诗,那感觉太美妙了。不知不觉我已经用吟诵学习了几十首古诗,再也没觉得背诵古诗是件烦恼的事。
吟诵就是汉诗文的传统读法,我们除了吟诵这种学习方式,重要的是我们要把这种学习方式用在我们的生活中,走进更广阔的古诗词文化。因为吟诵,不再单纯的学习古诗,更愿意了解诗背后的故事,对历史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也胆子变大,《世说新语》也拿来读上几段,近距离的接触古人的生活。课前的唱歌也变成了吟诵古诗,要是一天不吟诵感觉缺少了点什么。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吟诵,一定要把祖国的传统文化继续传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