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夏天,知了总会在树头高歌;溪水潺潺,花朵妖艳。每当看到这幅画面,我总会想起逝世已久的爷爷。
在爷爷还没有逝世以前,家中有一块田地没用,被爷爷拿来种西瓜。有经验的人都知道,要想在夏天吃上甘甜的西瓜,最好在2月末或3月上旬播种。可爷爷则不同,记得第一次他种西瓜的时候是在立冬,种子刚放下地没多久就死了一片,到了春天,原本50多颗种子,现在只剩下1、2颗,但它还是开花、结果,到了夏天,种出的西瓜块头只有一般西瓜的三分之一大小,但它的味道却是格外的甜。当我问爷爷为什么西瓜块头小却很甜时,爷爷只是乐呵呵地答道:“道理很简单,只有苦尽甘来的东西,才是最好的。”“什么苦……什么来?”我被爷爷讲得一头雾水,“日后你自然会明白的。”爷爷答道。
这年冬天,我跟着爷爷一起来种瓜,想探知一下爷爷所说的“苦尽甘来”含义。爷爷拿锄头刨土,我拿锄头的头刨土,说是刨土,其实我只不过是把锄头乱扫一通,弄得最后还得让爷爷来刨。种子种下以后,爷爷教我翻土,我边看边翻,翻到最后种子都不知道被我翻哪去了,引得爷爷在一旁开怀大笑。种子种完以后,我天天去田地里看开花了没,快到立春的时候,我才看到瓜姑娘羞答答地探出了一点儿脑袋,待爷爷来检查的时候,欣慰地对我说:“这次我们能吃更多的甜瓜了。”听到这个消息后我高兴地手舞足蹈。
可好日子并不长,在立春的时候,下了一场大暴雨。那天中午,爷爷放下碗筷就冲了出去,进行补救,可是晚了一步,暴雨早就将田地冲洗得面目全非,瓜苗被连根拔起。不过好在暴雨没下上很久,不然连田里的土都要被它“洗劫”一遍了。几天后,爷爷去检查土地还能用时,意外地发现这块田地比以前更加实用了,也算是因祸得福了。爷爷赶紧在田地四周搭好防雨棚,以免田地又被暴雨“洗劫”一遍。到了第二年,小甜瓜变成了大甜瓜,我们每年都有甜瓜吃,直到爷爷走后。
虽然爷爷走后家中那块地就被卖了,父母每年也会买瓜给我吃,但不管怎么品尝,我都觉得没爷爷种出来的瓜好吃。现在每次吃西瓜的时候,我总能想到爷爷在那片西瓜地里劳作的情景,记得他亲切地告诉我“苦尽甘来”的深意。
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在各种传统活动中,赛龙舟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活动。
盼呀盼,终于盼来了端午节,也盼来了一年一度的龙舟大赛。
家乡的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赛龙舟也是家乡的一个习俗。我刚吃过粽子,嘴里还留有粽子的余香,就和爸爸妈妈还有小弟弟来到了大凌河看赛龙舟。往日幽静的河岸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人来人往,摩肩接踵。
下午二时,比赛开始了,龙舟随着鞭炮声起,来自各个村的十二条龙舟,一字排开。锣鼓声霎时震耳欲聋,河两岸顿时沸腾起来。升空的气球,与宣传标语遥相呼应,划过的龙舟与人们的喝彩声此起彼伏。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
你瞧,那些龙舟多么威风凛凛啊!像凯旋的将军。桡手们分别穿着色彩鲜艳的服饰,红、黄、蓝、绿五色交辉,头上绑了块白布,上面写着几个醒目的大字——“奋斗,奋斗,努力奋斗!勇往直前”他们各个英姿勃发,如同整装待发的士兵,威风凛凛。
比赛开始了,各方队严阵以待。各自拿出自己的看家本事,团结协作,紧张而又有序,动作娴熟而又优美,刚劲而又有力。
拉拉队的助威声此起彼伏,突然传来了一阵阵“黄花滩队加油,黄花滩队加油”的呐喊助威声。原来是黄花滩队拉后了。在观众的助威声中,桡手们更沉着了,更使足经拼命地划着。黄花滩队的龙舟,在全体队员的共同努力下,迎着汹涌澎湃的浪花,拥有乘长风破千里浪的信念,在河面上划出了一条长长的波纹,冲上了前头。其他的龙舟也不甘示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你追我赶。最后黄花滩龙舟一举夺冠。队员们团结协作的精神鼓舞了所有观众。
龙舟赛是人们对龙的向往与尊敬,是人们祈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的一种习俗。龙魂深深地植入我们民族的血液中,让中华民族在沉沦与逆境中发出了“我自横刀向天笑,留去肝胆两昆仑”。“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等不屈的悲壮的声音。赛龙舟需要队员们同心协力,奋力拼搏才能划得快。它弘扬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也发扬了我们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
赛龙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一种活动,我们应继续传承下去,发扬光大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