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对未来的想象。未来是不明确的,未来是那么迷茫,好似一艘船毫无方向地在海上航行。理想好似指南针,为我们指引方向。
理想,首先你要敢想,哪怕你数学不好,你也可以想自己未来能成为数学家。马云小时候数学考9分,可如今却成为大富豪。人世间没有什么不可能,只要你敢想。
古代的人们怎么可能会知道如今,人们已能登上月球,但古人们敢想敢做。万户也曾尝试飞行,虽以失败告终,但他的人生变得有意义。
理想,也要敢做,当你疯狂地想了之后,也要为目标作出努力。做要理智地做,脚踏实地地去做。没有人可以一步登天,就算登上了,若不努力,只会摔得更惨。俗话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只要做出了努力,做足了努力,理想终将实现。著名主持人李静,当她还债时,却梦想自己能在上海有一栋属于自己的大楼,最终她做到了。努力终将换来收获。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了多少,也会收获多少。
很多人做到了“想”——疯狂地想,却没做到“做”——理智的做。二者缺一不可,缺一个就组成不了“理想”。现实生活中,在向自己的理想前进的过程中必然会有“绊脚石”。俗话说:“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我们要不畏挫折,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挫折。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
一个人的一生如此短暂,有意义,精彩地度过一生,一生也就过去了;碌碌无为地过一生,一生也稍纵即逝。那为何不设立一个理想,精彩地过一生呢?有时人就要发一个“毒誓”,去督促自己,才能走向成功!
人的一生就像在海上航行,有的人顺着自己的方向成功到达彼岸,在海边的岛上过这精彩的生活;有的人就毫无方向地坐在船上飘荡。区别就因理想!
有人说:“人一撇一捺,写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意思是说,不管你做个什么样的人,都有一个基点,那就是文明。
文明是什么?是丢垃圾时主动丢进垃圾箱,文明是在别人帮助后的一句感谢,文明是在长辈面前的谦逊。文明是一种教养,是一种品德,是应该被遵守的规则。一个人的素质反映了一个人的家庭,也决定了一个家庭的道德素养;一群人的素质也就决定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也就是说,作为中国公民的我们,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反映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基本涵养。
但是,在这个不文明现象此起彼伏的社会,人们是怎么做一个“文明”的人的呢?很多自讪文明的人,在社会中,做出的往往却是不文明的行为。他们乱丢垃圾、乱吐痰、乱穿马路、乱说脏话、不遵守制度,却丝毫不认为自己是错的,反而在人们用异样眼光扫过自己时,认为那是对自己的羡慕而洋洋得意,对自己的行为更加纵容。即使在新中国成立后最混乱的时期,也不曾出现过这样的景象。周总理在每次毛主席出席会议的会场,都要提前走一遍,连话筒线的位置、灯光的角度,都要细细检查一番,怕到时线绊了主席,灯光晃了眼。雷锋的事迹更是众所周知,不必我多说。那么,为什么现在反而成这样了呢?现在,人们自由度大了,社会对人的文明礼仪反而降低了要求。即使制定了若干文明公约,对不文明行为进行一些制度上的约束和教育宣传,也有很多不以为然的人。
那么,文明作为一种品德,对个人对国家有什么样的影响呢?都说“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但是现在很多人都认为文明是无用的东西,他们没有想过:没有文明的品德,他对孩子的教育就没有内涵,就会导致孩子教养低下,“少年强则国强”,作为中国未来的脊梁,青少年的素质水平低下,也影响国家的发展。中国作为“礼仪之邦”,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文明礼仪一直传承至今,自然有它的道理,。因此,文明礼仪作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更应得到我们的重视,被我们传承、弘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此,我们应该怎样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为我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光加彩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社会公德建设。要广泛开展“四大工程”建设,这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反映了时代发展进步要求,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符合人民群众共同的道德追求和价值取向,推动我国的伟大复兴。“四大工程”中的“礼仪工程”更是围绕社会公德,以“礼”为切入点,突出懂礼貌、知礼节这一主题而进行的一项道德实践活动。
做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吧,让我们一起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