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以为巍峨壮丽的高山才能称之为美;曾经以为一碧千里的草原才能称之为美;曾经以为幽蓝壮阔的大海才能称之为美。可自从看到了那震憾人心的一幕后,才知道美,不一定要画面美,还可以是人心美……。
记得那是一个淅淅沥沥的下雨天,天空那灰蒙蒙的颜色,也像积云一样,笼罩在人们的心上。应该谁都不喜欢下雨天吧?那种压抑在心上的忧郁,让人有些莫名的烦躁。
一个人漫步在下雨的街头,淋着雨洒脱地走着,倒增添了几丝浪漫。突然,一声尖叫划破了平静的天空,我一惊,吓得手都一抖。我急忙跑去尖叫声的源头——一位中年妇女那里。并没有想象之中的猩红,我心中的大石头落地了,可又马上悬了起来,因为我发现地上有一位晕倒的老奶奶。
我刚想扶,可是看着那位阿姨犹豫的神色,自己也有些踌躇了,万一这是一个骗局呢,那位老奶奶只是个“碰瓷”的怎么办呢?想到这些,我伸出去的手,默默收了回去。
身边走来越来越多的人,每个人脸上都有着焦急的神色,大家都在议论纷纷,扶?打120?找人?每个人都在讨论,可没有一个人付出行动,大家和我一样都只是在嘴上担心罢了。
雨越下越大,老奶奶一根一根的银丝都沾在了额头上,汽车溅起的污水,也都打在老奶奶的身上。突然,有人拨开人群,挤了进来。一看到老奶奶,便连忙扶了起来,一手掐着老奶奶的人中,一手捏着老奶奶的虎口,还叫我们围观的人用雨伞为老奶奶挡雨。一把把彩色的雨伞架起了一座彩虹桥,架起了一座生命之桥。
雨还在下着,每个人的心却都像被阳光笼罩了似的。一个善意的小举动,或许在不经意间就拯救了一个人的生命。
当你看到一个个细小的举动时,你就会发现,心中的美好已悄悄萌芽,你就会发现,风景这边独好。
近日央视正在播出《长征,信仰的力量》,倒与我看罗先明写的《远东战争风云》不谋而合。无意间瞥见柜子上的99主战坦克模型,心中不免一阵激荡。
上次出现于这类似的情绪时,我正站在泥水飞溅的黄河前聆听着源自那飞驰而下的水流的怒吼。只有直面壶口瀑布时,才能体味到《保卫黄河》中那“风在吼,马在哮,黄河在咆哮”的雄浑气势。感受泥点上余温犹存,血脉相通的亲切感,“黄河母亲”之名实至名归。静静地欣赏着,这澎湃地冲击心头的轰鸣,却仿佛听见源自混沌的水中,一个个灵魂怀着满腔热血在怒喝:“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一个激灵,睁眼望去,仿佛成为水中掺进了一股股细弱游丝的血色,令我肃然起敬。黄河之水,不仅滋养了华夏民族,在她的上游,不知有多少热血男儿,多少英雄,因困难所迫,不得不进行九死一生的长征;又有多少人,未能亲眼看见祖国统一?沿着长征之路,沿途伫立着多少红岩所筑的纪念碑?多少洁白的大理石砌成的纪念塔?我们耳畔,毛主席的《七律长征》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若等闲”描绘着红军坚忍不拔的意志力,绝不是常人可以想象的———要知道,即使是现今的高科技设备,在清明这万物复苏的季节里,也无法保证能穿过寥廓的草地与皑皑的雪山啊!
英雄血,永远在我们体内流淌,你们那陡如华山峭壁的精神,将在吾辈心中延续!
伫立眺望延安的宝塔山,又想起那熟悉的歌词;“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从南昌起义到全国解放,红军经历了太多,而长征中流传下来的故事,百折不饶的精神,像金子般永远闪闪发光。
当今,中国已走上稳步发展的道路,无论是邓稼轩的“两弹一星”还是杨利伟的“华夏飞天梦”都彰显了祖国的强大实力。记得央视曾专访过一魏姓三兄弟,他们的名字分别叫:魏继征,魏续征和魏长征,父母取名时就有含义——“继续长征”,将长征的精神继续下去!
这是老一辈的期盼,也是新一代的目标,不论何时何地,我们心中铭记四个大字——“继续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