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都认为,父母的爱就是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带他们去吃好吃的,玩好玩的,可是我的妈妈却不是这样的。
那是2018年的暑假,那时的我身高150厘米,体重却有128斤。还有人给我送外号“小胖子”。放暑假前,妈妈就跟我说:“这个假期什么都不做,就是锻炼减肥。”
暑假开始了,妈妈给我制定了严格的减肥计划,每天6点起床,骑车,跳绳,跑步,锻炼一个小时。9点30去羽毛球训练班打球。每天早上妈妈都按时把我叫醒,陪着我锻炼。开始几天还可以坚持,后来我觉得太累了,就磨蹭,拖时间。妈妈非常严厉地批评我,她本来就很暴躁,我和姐姐经常私下叫妈妈是“暴烈女”。有一次,我赌气说:不减肥了!妈妈气得把水壶直接砸到我身上,我哭了,她也哭了。过后妈妈给我讲肥胖的危害,讲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我明白了妈妈的苦心,也为自己怕吃苦感到羞愧。
妈妈不仅天天陪着我锻炼,还是我的专业指导老师。就说跳绳吧,开始掌握不好节奏,只能跳3个。妈妈耐心的指导我方法,不停地演示,告诉我怎么甩绳,怎么抬脚。妈妈好厉害,她一口气能跳500个。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学会跳绳。我不停的跳,经常绳打到我胳膊上,好疼,我都忍着继续练习。终于我可以一口气跳170个啦。就这样每天坚持锻炼,1斤,2斤,3斤……慢慢的我的肚子小了一圈,到暑假结束,我体重下降到113斤,足足减了15斤。经过一个暑假的努力,我终于把“小胖子”这个外号给扔掉了。
这就是我的妈妈,严厉的妈妈,给了我不一样的爱。
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礼仪,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甚至以为这种传统礼仪文化是过时的东西。因此,中国礼仪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不屑。
然而,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间行为规范的准则。
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的正确答案一起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家时,适逢老师在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地立在门外,等候老师醒来。老师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遍身披雪,脚下雪已有一尺多厚了。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礼仪是律己,敬人是一种规范,是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守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东汉黄香仅仅九岁,就懂得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在冬天严寒之时,就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被子温暖后,再请父母就寝;在夏日炎炎之际,则用扇子给父母扇凉驱蚊,以侍奉父母就寝。黄香温席是中国传统孝之礼仪,孝顺父母,从小事坐起。
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优秀的伦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今的人们已经有了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来孝敬老人,心已经没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有力无心。
唐朝贞观年间,西域回纶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纶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带一批珍宝见唐王,其中最珍贵的是白天鹅。途中,白天鹅不慎飞走,使者只拔下几片鹅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使者在担心害怕之下把鹅毛献给了唐太宗。唐太宗并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他忠诚老实,不辱使命。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干为流传开来。
中国传统礼仪,应是体现精神价值的生活方式,传承它可以使我们的礼仪发扬光大。
传统礼仪毕竟是中国传续了几千年的血脉,若血脉堵塞,中国只能被称为是一个现代国,而不能称为中国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没有它,国人将迷失自我;没有它,中国便只剩下一个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