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不应当成为幻想,应当是真理。它会成为我们不可割舍的东西,它失去时,你会非常的想念。
第一次看到毛笔字时,我会对写毛笔字的人都非常崇拜。对那些名人写的毛笔字,我都非常喜欢看。每当我看到毛笔字都喜欢跑过去认真的看。
六年级时,我们学校发了毛笔和毛笔字贴。我蹦蹦跳跳的回到家,就像鸟儿在欢歌,河水在潺潺地流。
一回到家,我便翻开毛笔字贴,拿起毛笔,专心致志地临摹。我写一个“一”。我先轻轻地点了一下,再拉直,然后再点一下,最后往回收。一个“一”字就完成了。我手舞足蹈地来到妈妈面前兴奋地说:“妈妈!妈妈!您看我这‘一’写得还行吗?”妈妈表扬我说:“写得好,写得好!”我高兴极了。我就去不停地勤学苦练,可是写着写着我就厌烦了“不练了,不练了,这一点都不好玩。”妈妈笑着说:“你没听过一句话‘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你坚持下去一定会苦尽甘来的。”恩,只要我一直坚持,勤学苦练,就一定能练就一手好字,成为个小小书法家。后来,我一直在家练毛笔字,无论严寒酷暑,我都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渐渐地我的字也漂亮了很多。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坚持就是胜利,我与艺术同在。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当我的步履踏在华山青阶上的时候,耳畔回响起寇准在《咏华山》中所吟出的一句诗。
或许是因为初次来到华山的原因,我眼中的华山,除了葳蕤的草木,就是陡峭的崖壁,好像也没什么特色。可我望着高耸入云的山峰,心里却莫名地升起了恐惧。
坐在缆车上,我俯视山谷,环视四周,发现无数棵青翠的、不知名的树木从石缝间悄悄地探出了头。“多顽强的生命力啊”我由衷地感叹。看哪,他们的叶子不是青翠欲滴,却看上去依旧那么有生命力,被叶子遮挡得隐隐绰绰的枝干,任东西南北风呼啸,它依旧执着顽强地挺立在山崖上,哪怕没有人投去赞许的目光……
我陶醉地欣赏着,眼前忽然暗了下来——该下缆车了。
真正的攀爬开始了,原本以为爬山会痛苦劳累的我,却吃惊地发现爬山是一件多么轻松愉悦的事,在远处看起来不起眼的树木,上面的叶子却是如此精致。正面的叶子呈青绿色,焕发着勃勃生机,翻到反面,淡绿色中透着黄色,上面的经脉清晰整齐,就像老奶奶手背上突出的血管。
我继续往上爬着,高低不平的阶梯不得不让我放慢了脚步,紧握着身旁的铁索,回头望去,崎岖的山路一眼望不到头,我突然回想起若干年前的一次爬山经历——大概是四五岁的时候吧,同样也是去爬一座很高的山,那山的名字如今已不记得了,可是爬山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那时因为小,体力不足,也比较懒,所以是被父母连拖带扯地上山的,到半山腰时,实在是受不了了,“哇啦”一下就吐出来了,然后又哭又闹地被扯到山顶上……
我突然低头望着脚步利索的自己,惊呆了。我是怎样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我问自己。
但我心中的疑惑很快就消灭了,因为脚下绵延的山路给了我答复——我是无数次走过了这样的山路,用无数的汗水换来了今日利索的脚步。
生活也不正是这样的吗?我鼓励着自己,继续爬。
终于站上了北峰的山顶,北峰也称云台峰,站在山上往下俯视,山下的风景一览无余,青山碧岭绵延起伏,像是一条身着绿袍的大龙。
这还是单纯的山路吗?不是了,它让我重翻旧事,又体会到一个人生道理。
“最清晰的脚印是走在最泥泞的路上”这句话已经在我脑海中掩埋很久了,而今天却再次翻出来,深深地刻在我的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