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几本关于男孩教育的书。发现了一些相通之处。
首先,男孩由于雄性荷尔蒙的影响,使他们有一些不同于女孩的特点。其一,孩提时代,男孩往往精力旺盛、调皮捣蛋。其二,到了青春期,他们会更叛逆,会对异性产生好感。这些都是正常现象。
其次,老师无论要对孩子进行什么样的教育,走进孩子内心是最重要的。而要做到这一点,用心理学上的共情很必要,让孩子知道,老师理解他,他才会愿意与老师沟通。同时,老师要与时俱进,与孩子有共同语言,才能真正实现沟通,达到双赢。
再次,父母真正与孩子沟通起来后,进行各种教育会相对容易一点,比如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培养孩子的财商、培养优秀男士必备的个性品质等等。当然,不同的事情需要注意不同的时间、地点、方法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无论怎样,最基本的原则是尊重,因为尊重可以使孩子与父母更好地配合。孩子愿意听了才有接受和行动的可能。
看完这些书后,我深感肩上担子很重。我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学习,我希望我的学生都是一个个自信、开朗、乐观的孩子。要做到这一点也是不容易的,我一定要多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发展,我相信心理正常发展的孩子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会小有成就。
感谢你们,出现在我这个花样年华的青春里。
她,戴着一副眼镜,头发短短的,总是利落的扎在脑后。就是这样的普通女孩,成为了我初中的第一个好朋友。
开学军训,太阳高挂天空,好似要把它的全部的热情都散发出来。我头晕目眩,眼睛已看不清东西,汗水一滴滴划过脸颊。我三番五次地蹲下,可仍感觉那么难受。终于,到了休息时间。我将脸深深地埋进胳膊之间,躲避太阳那热情的阳光。这是,一只温暖的手搭在了我的肩膀上,清脆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你怎么样了,感觉还好吗?要不要去阴凉地待会?喝点水补充一下能量?”我揉了揉眼睛,抬起头,就撞上她那双关切的眼睛,在阳光下显得好美。我轻轻点了点头,从那时起,我们变成了形影不离,互帮互助的好朋友。
另外一个人,是在开学以后,我们才渐渐熟悉起来的。她跟我一样都是单眼皮,性格活泼开朗,热情大方,敢作敢当。
那是一个灰蒙蒙的周三,当中午最后一节课的下课铃响起后,我们一下冲出教室,直奔饭堂,就在已经到达餐厅时,我才发现自己没带饭卡。我一下紧张起来,心想:“怎么办,如果现在上去取得话,肯定就来不及了,怎么办呀?”就在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时,她转过头,问到:“喂,怎么啦?”“我,我没带饭卡。”她撇撇嘴:“我还以为什么事呢,喏,借你吧!”说着,就将饭卡递到我面前,转身去排队了。
我跟在她身后,看着她的后脑勺那晃动的小辫子,不禁微笑。
感谢你们,出现在我身边,如天使般陪伴着我,你们就是我最美的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