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家院子里,住着一群小东西——蜗牛。大家不要看它们长得小。胃口可不小!天天来吃我家的小花小草,让我非常不欢迎它们,可是因为一件小事,让我对它们的态度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记得有一回,我又在捉弄蜗牛:把它们放到一个水桶里,看它们一次次吃力的向上爬,又一回回被我轻松抓回桶底。
开始蜗牛上来的速度很快,一碰到桶底后,就将身子展开,碰到旁边的桶壁,就把身子牢牢的吸住,不让自己滑下去,之后就大展身手,踏踏实实,一步一步,慢慢地向上爬。
后来它越来越慢,反应也迟钝了,第十次时,过了半响,它还是没有动弹,我以为它死了,或者还有一口气,因心灵受到挫折不会再向上来了。不管怎样,我觉得它会死在水里,不会再有勇气向上迈出一步了。可是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它居然爬了出来!我仿佛看见它咬紧牙关,向着希望,向着阳光,向着水面,勇敢地向上爬着。虽然很慢很慢,虽然形象也不是那么好看,可是它靠自己的力量冲出水面,我又仿佛看到它自豪的笑容。我看着吃惊又敬佩,我回过神后,它已经扬长而去,地上只留下一条长长的水……
现在,回忆起这件事,给了我不少启示:这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不正是人们要学习的吗?
读了《学会看病》这篇课文,我感到非常惭愧,因为一直以来我对妈妈对我所做的一切都无所谓,一点也不理解妈妈的爱。
《学会看病》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了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我觉得这位母亲做得对。因为不能让儿子一直依赖父母,父亲和母亲迟早有一天会离开我们,所以母亲用了这种方法来锻炼孩子。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想到了我的妈妈,我也明白了:母亲是最疼我们的,我的妈妈有时和文中的母亲一样,也是用这种方式来锻炼我独立生活的能力,我也慢慢理解了母亲对我深深的爱。
我以前一直都像一个小孩子,什么都依赖我的父母,直到有一天,我的妈妈叫我去对面买饭,那是我第一次独自去对面买饭,我当时非常生气,但是如果我不去买的话,那我岂不是很没面子。于是,我便昂首挺胸地走出了家门,看着我的样子,看上去好像并不害怕,其实我的内心是无比的紧张,但我还是硬着头皮去了,买完饭后我就回到家里,自己就对心里说:买个饭也没什么害怕的,我以后一定会继续自己做事,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
我的妈妈和文中的妈妈一样,都是为了锻炼孩子自立能力。妈妈,谢谢您对我的爱,同时我也要谢谢《学会看病》这篇课文,是它让我理解了妈妈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