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碧如线的垂柳,总倾倒似的,半悬于明镜般的湖水上。我泛舟湖上,去拜访那匿于垂柳之间的小木屋。远处的山峦线条柔软,近处的村庄炊烟袅袅,迤逦成一幅摺合有致的山水画。那画的正中央,便是这家庭式的制伞工厂。我满心欢喜,期许着这一次与伞的相遇。
山城以油纸伞闻名。果不其然,一推开木门,扑鼻而来的油墨香便叫人迷了魂。定睛一览,屋内尽是色彩斑斓的油纸伞,不由得使人眼花缭乱。
有位老师傅正临窗做伞,见了人进来也纹丝不动,好不专注。我轻手轻脚的傍着他坐下,只见他手里拿着伞与刀,一丝不苟地削着伞骨。波光粼粼的湖面映了金色的阳光,在他的脸上汇成一小块飘忽不定的莹然。老师傅自是不为所动,神色里既有庄稼人的诚恳,又有艺术家的执着。
待这位老师傅放下手里的活儿,便与我闲聊起来。我终是没能忍住,小心翼翼地问他:“您这伞卖吧?”他慈祥地笑,树皮般的脸庞皱起,点点头:“卖的。但订单已经排了几个月了。要买得等上好一时日喽!”我一时心生疑惑,这买伞又不是饭局,还得一天天地排?老师傅似是看出我的不解,解释道:“我一天只做一把伞,决不多做。”我恍然,却顿生了新的疑问:“为什么呢?做得多,卖得多,不就能赚更多钱?”老师傅忍俊不禁地笑起来,缓缓地说:“傻孩子,凡事要做得好,而不在于快。只有专注用心,才能做出精美的伞。”
我的内心一片澄明。环视这间小屋,一柄柄修长光润的伞,一张张清香四溢的油纸,一件件富丽精工的图案,尽是来源于老师傅一天完成一把伞的执着,一天完成一把伞的细致,一天完成一把伞的专注啊!正是老师傅对伞如此忠贞不渝的爱情,塑造了这样一件件艺术珍品,在清丽幽雅的山城里,闪着别致的光。
江南烟雨中,擎着清香油纸伞,仿佛一瞬走入了水墨画间。这一次与油纸伞的相遇不仅让我切身体会到伞之美,还有些瑰丽的品质与动人的精神,凝于这垂柳,山峦,村庄之间,永久流存。
我推开房门,“叮咚叮咚”,门背上的铃铛就清脆的响了,那是上次去柳州侗家寨时买的。望着这富有特色的铃铛,我陷入了美好的回忆。
暑假里,我们一家到柳州旅游。到柳州有几个小时的车程,旅游车上,导游罗姐姐正在教我们唱山歌,车上欢笑阵阵。
大约下午两点,我们终于来到了柳州。吃过午饭,我们便直奔侗家寨。进入寨子,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数不清的木屋。它们很古老纯朴,多数都有两层。罗姐姐向我们介绍侗族人一般在木屋的底层养家禽,人住在二楼。“木楼的结构很巧妙,”导游说,“它们不需要建地基,还能整栋木楼移动。”真神奇!寨子里还有几座古木桥。最久的那座已经有几百年了,真令人惊叹不已!他们被称为“风雨桥”。意为走桥的人与家人度过这风风雨雨的人生。我的内心不禁赞叹:不惧岁月摧残,无畏流水冲刷。多么坚韧的风雨桥呀!
我们沉醉在鼓楼中不知不觉已经傍晚,于是大家便在侗家寨吃百家宴。这百家宴可真丰富,光是主食便有糯米饭、绿豆粥、八宝粥,菜肴更是丰富了:水产的养的、地里种的,荤素搭配,样样都有,味道也是十分的可口,正所谓酸甜苦辣咸都恰到好处。咱们边走边吃,十分满足。现场还有一个挑战游戏:一个人一直喝水,直到阿妹唱完一首歌为止,还要吃一块肥肉。我爸爸去参加啦,只见他大口喝水,开始时还毫不在乎,但阿妹的歌三分钟没唱完,爸爸就觉得困难了,水在口里变成了咽下去,好不容易坚持到阿妹唱完歌,爸爸又得吃一块肥肉。我看到爸爸把肉吞下去时脸皱成了一团。我笑得肚子都痛了。
酒足饭饱之后,天已经黑了,镶嵌在屋顶的霓虹灯亮起来了,各种色彩闪烁变换,热情的侗家阿哥阿妹穿着艳丽的服饰为我们献上了精彩的歌舞表演。阿妹们扭动阿娜的腰肢,阿哥们演奏特色乐器,场面歌舞升平,热情奔放!表演结束,雷鸣般的掌声响了起来。
柳州之行,让我领略了古朴而韵味十足的侗家寨建筑,以及人们生活风俗,认识的热情好客的侗家人。侗家寨之行,还有不少新奇的见闻。难道这一切不令人陶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