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以底线为题的作文800字

admin 初三作文 2023-09-21 136

底线与犯罪

底线与犯罪两者之间有什么关联?简单。正是因为一次次的忍让,不断地扩大底线,才会纵容犯错的人愈加过分,甚至违法,犯罪。

近日,一张图片在网络上引起热议,它牵出了一件令人惊讶的事件:河南16岁少年强暴了一名少女,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他是要负刑事责任的,但在双方的调解下,以男方赔款8万元为结果,男方家长甚至还为检察机关送了锦旗。网友们无不谴责三方没有法律底线甚至道德底线。我同时表示疑惑,女方就因为有赔款,对自己被侵犯表示原谅?检察方就因为当事人未成年不够理智,在双方愿意和解的情况下,就扩大了道德底线,就无视法律,不再追究法律责任?如此荒唐!试问,这种做法是在保护未成年被害人和侵害人,抑或是在误导他们犯罪?是否设想过,也许侵害者从此就无畏犯罪,也许他就因此成长为一个社会败类。这都是因为受害者与检察方的让步。

提到“让步”,我们会想起一个生活中常见的角色——熊孩子。熊孩子的特点是什么?就是”熊”,他们的”熊”在各个方面上挑战我们的底线;但为什么“熊”?就是因为有一对无理的熊父母。在这些父母“孩子还小,不懂事”“你这么大年纪怎么还跟小孩计较呢”“不就是个小玩意吗”等等类似的语句下,我们又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扩大自己的底线。但犯罪学的研究与实践表明,年龄与犯罪的关系密切,犯罪年龄越小,次数越多,成年后犯罪的几率就越大。这些家长是否想过旁人对小孩的让步,会令他们肆无忌惮,从而因为所谓的“一时冲动”最后酿成无法原谅的大错。

有人说:“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忍一忍吧,算了。”这种价值观念是错误的,也许是因为中国自古以来便是礼仪之邦,导致后人因为受文化影响,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关系看得较重。容易将他人的过错揭过,容易一再扩大自己的底线。而反观西方人,在纠纷中意见一但不合,直接搬出法律和你在法庭上见。怎么说呢,这也许是我国礼仪中宽容的体现,但一昧忍让真的不适于当今法治社会。

在生活中,人们总会赞美胸怀宽广的人,鄙夷斤斤计较的小人。有时我们只能做后者,前者太容易原谅,太容易扩大自我底线,这只会让冒犯你的人毫无顾虑地多次冒犯你,甚之于对你造成严重人身伤害,做出犯罪行为。

扩大底线的因,导致了犯罪的果。

“走啦!我们出去跑步。”今天是我第一天加入爸妈的跑步锻炼,兴奋地大喊着就换鞋冲下楼。

“既然你要跑步,就一定要坚持到终点,中间可不能半途而废噢。”老爸在后面追着说。

“放心吧!我可厉害了。”我不在乎地说着,其实心里打起了小鼓:终点在画溪大桥,那离家可有一公里多,一口气跑到还真不是件轻松的事,但我愿意全力一搏。一开始我就憋足一口气,用尽全力把爸妈直接甩到“千里之外”,路边散步的人们都被我一一甩在后面。可没跑多远,我就感到心跳加速,呼吸困难,腿开始发软,脚步越来越沉重。我张大着嘴,拼命喘气,好像被扔上岸的鱼一般开始缺氧。渐渐地,我的脚步也越迈越慢,越跨越小,只能靠意志坚持不让自己停下来……很快,爸爸妈妈就超过了我,还转过头来对我喊着:“小伙子,加油啊”。这时我抬起头来看看四周,发现已经快到河边的亭子,心里默默的估算了一下,离画溪大桥的距离大概只有300米了。我咬了咬牙,加快了步伐,死命往前冲,速度越来越快,路灯在我的眼前闪过,过了拐弯,画溪大桥那拱形的影子出现在我的视线里,越来越大,它从一条小蛇逐渐变成巨龙……

我回头看了一下身后跑过的路,原先看起来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成功。回来的路上,我边走边想,生活也是这样的,看起来不可能到达的目的地,只要不断地努力,就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