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是中国人将多种动物的特点融合而创造出的一种神奇的动物。早在上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出了龙,经过不断演化,形成了鹿角、蛇身、四爪、鱼鳞这种我们现在熟悉的样子。龙是中华民族所敬奉的图腾,是祥瑞雄伟的象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全世界的华人都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在我们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有龙的影子。
与龙有关的风俗。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正月十五闹元宵,大江南北舞龙灯;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有的地方在这一天为孩子剃头,意为“剃龙头”;五月初五端午节,举行“赛龙舟”。
龙曾经是皇权的象征。封建帝王欲借龙威,把龙作为皇家专用,帝王出生称“龙诞”,未即位时称“龙潜”,登基之后称“龙飞”,创立王业称“龙兴”,子孙后代称“龙种”。
龙是十二生肖之一。龙是十二生肖中唯一不是实际存在的动物。因为龙象征祥瑞、又曾经是皇权的象征,华人认为属龙的寓意和命运是非常好的。目前全世界华人总数已超过十五亿,按概率生肖属龙的,就有一亿多人。属龙的名人,古代有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明太祖朱元璋、清太宗皇太极等,近当代有教育家蔡元培、政治家邓小平、文史学家郭沫若、作家贾平凹、艺术家唐国强等。
龙文化还与酒文化、烟文化、食文化、菜文化、果文化、服装文化、车辆文化、电器文化等等相结合,于是就有了以龙为名的酒、烟、食、菜、果、服装、车辆、电器等等。这些日常生活中的龙,可以成为传扬龙道文明的方便载体。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有龙的影子:面有“龙须面”,糖有“龙须酥”,水果有“龙眼”,药材有“龙骨”,茶有“龙井茶”和“乌龙茶”;到了北京要爬龙形长城,到了江西要登龙虎山,到了山西要看九龙壁;我们形容地势险要,叫“龙盘虎踞”,形容精力充沛,叫“生龙活虎”,形容吉祥喜庆,叫“龙凤呈祥”,形容昂扬进取,叫“龙马精神”……
龙是传统之物,是一种精神符号,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从龙的身上,吸取的是包容、中和的精神,是昂然进取的锐气,是无所畏惧的刚猛之心。
四川历史悠久,地大物博,自古以来就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巴蜀儿女用智慧与心血沉淀了辉煌灿烂、源远流长的巴蜀文化,它在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都焕发着耀眼夺目的璀璨光辉,直至今日,巴蜀文化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支厚重而富有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巴蜀首府——成都,在中华五千年的古代文化历史中曾为蜀汉国都,归功于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城市境内地势平坦、河网纵横、非常适合各类产业的发展。在北宋年间这里就催生了繁荣的商贸业,出现了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官府在成都设立了世界最早管理银行的“交子务”。这里都表明了当时巴蜀的繁荣程度。到今天,成都仍是中国西南地区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更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连接城市。并且过去巴蜀还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比如美丽的九寨沟、峨眉山、青城山、都江堰等等,是我国拥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最多的省区,其中大部分都被列入了《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这些成就都展示了巴蜀文化的巨大影响力。
过去的巴蜀留下的辉煌文化,不但在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画卷上活灵活现,跃然纸上,也在经济高速发展,大力倡导一带一路的今天书写着巴蜀传奇。
就在前不久2018年世界文化名城——天府论坛在成都举办。22个成员城市和9个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城市共同发起《成都共识》。这更加推动了巴蜀乃至世界各地区城市的文化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一带一路的繁荣稳定发展。并且,在这次论坛中,各参与代表都把成都作为世界新晋城市的带头力量,成都已经具备了包涵巴蜀文化的新兴城市应有的文化自信,也认可了巴蜀文化是中国改革开放背景下的一种突出力量。
综上所述,四川是中国西部经济文化的领头羊,是西部开放合作的重要枢纽,是西部创新驱动的策源地,是西部绿色发展的核心区。我们作为四川的一员,作为巴蜀的一份子,作为新时代传承和发扬巴蜀文化的希望,应该从现在做起,不忘初心、牢记嘱托、继续前行,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征程中书写更美好的新篇章。
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为自己是一名巴蜀人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