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片树叶,一片枫树的叶子。
夏天走了,炎热也渐渐消散。
秋风送来了阵阵凉爽,小草枯了,有的小花谢了,我和同伴也开始变得红红的。
在寒冷的冬天来临之前,我和伙伴们就要去旅行了。大家在风儿的帮助下,去寻找属于各自的温暖的家。
秋风姑姑使劲吹,我们随风飘荡,而我却感到脚在发抖。终于,我落了下去,伤心地和树妈妈告别。我落在小草上,枯萎的小草已抬不起头来,更无力与我招呼。
我躺在小草身上,不知不觉睡着了。一觉醒来,只见同伴们也和我一样,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儿,四处飘散。我抬头望着大树,我们就像一群可爱的小天使,飘荡在天地之间,美。
突然来了个小女孩,轻轻地把我捡走了。不知过了多少时间,我突然闻到了熟悉的味道。原来是一本书,哦!原来小女孩把我当书签用了。我喜欢躺在里面,喜欢这里的味道。
冬天终归是要来的,而我也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崭新的家。
这里很温暖,但我知道,有一天我会渐渐干枯,变黄,破碎,消失,这就是我的生命。但每当在书上看见那火红的秋天,那是我生命的色彩,听到小女孩读着“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就会想到,落叶纷纷亦是美。
点亮心中的灯
趁着寒假,读完了一整套《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这套书用讲故事的趣味带领我们一起学习传统文化,将中国智慧运用于当下,我也能轻松读懂。而其中《禅宗故事》这本书中的“觉悟的故事”最引我入胜。
故事中写道:一天晚上,德山宣鉴站在龙潭崇信身边。眼看时间很晚,崇信说:“夜深了,你怎么还不回去睡觉?”德山宣鉴礼貌地打了声招呼,走出法堂朝外一看,说:“天好黑呀。”此刻,崇信法师点燃一根纸烛,伸手递与德山宣鉴,意欲与他照路使用。德山宣鉴伸手去接,崇信法师忽然“扑”地一口将纸烛吹灭。此刻,德山宣鉴心中豁然开朗!
“你见到了什么?”崇信问。
“心中之灯。”德山宣鉴回答。
故事很简短但包含深意。就像这个单元的引子写道:“心中一盏灯,天上万盏灯”。佛家认为佛法就像明灯,照亮黑暗,其实“灯”就在宣鉴心中,靠自己来“点”。
我似懂非懂。但我明白此灯非彼灯。
夜晚,闭上眼睛,照常床头点着一盏小夜灯,我却始终睡不着。前些天看的那场电影,稍有些血腥和恐怖的镜头画面总是不断地在我脑海中浮现。我睁开眼,左瞧瞧,西看看,看着孤单的书桌和红色的转椅,看着在“滴滴答答”不停地走动的小秒针,看着天花板上的小丑吸顶灯,毫无睡意。
过了一会儿,听见有人开房门,我赶紧抬起头来,妈妈见状,俯下身子,凑在枕边,轻声地责备了一句:“很晚了,怎么还不睡呀?”我赶紧闭上眼睛,随后,感觉到妈妈的手摸了摸我的头,又重新帮我盖了盖被子,然后隔着被子在胸脯前拍着,很慢,很慢,很轻,很轻,轻到让你感觉不到。这感觉不禁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和妈妈一起睡,妈妈吟唱《摇篮曲》的温馨一幕。
“吱---”听见房门再次响起,我知道妈妈走了。我没有再睁开眼睛,因为只有这样似乎还能感受到刚刚妈妈那双手还在有节奏地拍抚着我,只是很慢,很轻,很温暖。
此时的我,闭着双眼,而在心中却亮起一盏灯,就像宣鉴心中的那盏灯一样,照亮黑暗,照亮孤独,妈妈的温柔充盈着我的脑海,渐渐地,我的睡意开始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