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好奶奶。奶奶把我从小带大。她人好,脾气好,还特别会剪纸。快过年了,我提出跟奶奶学剪纸,奶奶很开心地答应了。
吃过晚饭,奶奶坐在桌前,戴上老花镜,拿出剪刀,彩纸,不打底稿,也不用刀刻笔描,一会儿功夫,一个栩栩如生的报晓公鸡就剪好了。
我跃跃欲试,嚷着让奶奶快教我。奶奶笑说剪纸看似简单,但也要从基本功学起,不能着急。接着奶奶开始教我怎么选纸,折纸,怎么用剪刀,怎么剪对称图案。奶奶边剪边讲,用心传授,老花镜在灯光下熠熠闪烁。
妈妈说,奶奶年轻时就心灵手巧,会绣花,会做各种面食,特别擅长剪花鸟和生肖动物。左邻右舍的婶婶、大娘做鞋子,纳鞋垫儿,做衣服帽子,需要扎花绣花时,都来请教奶奶。为亲邻尽微薄之力,奶奶总是乐此不疲。
奶奶是勤劳善良的。虽然现在年纪大了,身体也不是很好,她还是闲不住。每年的春天,奶奶都在小院里种上丝瓜、南瓜,梅豆角。一到夏秋,院子里便挂满了丰硕的果实。我们便都可以享受绿色无污染的蔬菜了。有时吃不及,奶奶就送给左邻右舍分享。
看着专注剪纸的奶奶,我心里充满了敬佩之情。学着奶奶的样子,我认真地学,耐心地剪,把对新年的祝福和美好的向往都融进了剪纸里。终于,我的第一个剪纸作品出炉了。虽然不尽如我意,但奶奶还是表扬了我,认为有创意。奶奶说:“只要用心,一定能剪出好看的作品。”我心里美滋滋的。想象着太阳升起的时候,把剪纸放在窗户上,阳光透过玻璃上的剪纸照进来,该是多么好看啊!
这次学习剪纸,我收获很多。奶奶不仅教会了我剪纸,还让我懂得了专心做事,善良做人的道理。奶奶,我爱你!
莲花,它不如牡丹那样华贵,不如玫瑰那样妩媚,却亭亭玉立、纤尘不染、冰清玉洁,正所谓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写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喜欢莲花清丽高雅,更钦佩她风雨之后卓然挺立的风姿!
我们学校的七彩池里,也种了几株莲花,随着夏天的脚步临近,池里的莲花也悄悄地结了几朵花骨朵儿,在阳光的照耀下,带着几分少女的青涩,也给七彩池里增添了一份生机。
正值六月,有一次放学路上,路过七彩池,那几株含苞欲放的荷花随风飘摆,像一位恬静的小女在对我点头微笑,仿佛在向我表示问候,看着她,内心的烦忧立刻烟消云散。
从那一天起,我就特别期待莲花能早点绽放,聆听花开的声音,早日欣赏她的姿容。每次花骨朵一点点的变化,都会令我久久不愿离去,开心不已。
第二天,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我小跑着来到七彩池旁,莲花的花苞已经绽开了不少,仿佛一位美丽的女子正在缓慢地揭开蒙在脸上的神秘面纱。“莲花,就要开了!”我的内心一阵狂喜,差点喊了出来。
正想蹲下细细观赏一番,上课铃声响了。我坐在教室里,外面雨越下越大,丝毫没有要停的意思,教室玻璃窗上沾满了水珠。风声也越来越响,吹得窗外的树儿“沙沙”作响。
我的心早已飞到了莲花池中,不禁担心起那含苞待放的莲花。她那纤弱的身子,怎么能禁得起风雨的考验?刚刚绽放的花朵会不会被吹落?我仿佛看到莲花在雨中挣扎,细细的茎似乎随时可能被刮断。
风继续吹,雨不停下,我的担心并未能阻止这场大雨。我什么都做不了,只有为它默默祈祷。
终于下课了。雨也渐渐停了,太阳掀开了灰色的天幕,射出耀眼的光芒。我迫不及待地跑到七彩池边。只见池中漂浮着片片粉红的花瓣,零零落落,在池中静静的躺着,心中又不免惋惜这份昙花一现般的美丽。虽然是落花,但在我眼里却最绚丽最感人的一道风景!我捞起一片花瓣。仔细端详,花瓣上一条条清晰的纹路,透露出浅浅的粉色,淡淡的高雅,我知道这是她们在努力展现自己蓬勃的生命力。
就在这飘落的花瓣不远处,我看见仍有一株莲花挺立在池中。荷叶依然绿干亭亭翠叶如盖,片片相连相拥相依,充溢着一派勃勃生机。在风雨过后,莲花显得出奇的艳丽、鲜亮,婀娜多姿地摇曳在生动的碧绿中,更加显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美,令人心醉!
站在七彩池边,清风徐来,莲香阵阵,让我心旷神怡。闭上眼睛,我仿佛此时也变成了一朵莲花,楚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