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喜欢牡丹的雍容华贵,有人喜欢百合的清幽高雅,有人喜欢玫瑰的高贵芬芳,而我却喜欢菊花的朴素高洁。诗人元稹曾经写过关于菊花的诗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落叶缤纷,春去秋来,又到了一年一度菊花飘香时。学校举办了菊花展,楼层上随处可见菊花的身影。
菊花的颜色真美啊!白的似雪,红的似霞,绿的好似无瑕的碧玉,黄的好似夏日的骄阳,色彩缤纷,甚是好看。菊花的形态也是千姿百态呢!有的像士兵一样傲然挺立,有的像羞答答的小姑娘低垂着头……
在众多的菊花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那盆白色的菊花了。它大概有七八朵吧,每朵都争相开放。花瓣细长细长,微微向上翘起,花瓣的末端弯曲着,呈球形。颜色雪白雪白的,白得无暇,白得圣洁,微风一吹,就像一个个纯洁善良的白雪公主在向我们招手问好。
菊花不仅有观赏价值,而且药食兼优,有良好的保健功效。菊花的蒸散作用很强,可以除去甲醛、苯等有害物质,对净化空气有明显效果;菊花能做成菊花茶,泡水喝可以清热解毒、清肝败火;菊花还能做成菊花枕,治疗头痛、头晕,对于失眠有很大的帮助,晚上枕着菊花枕入睡,还能闻到淡淡的花香呢,给生活增添了不少诗意。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秋天来了,许多花已经枯萎了,唯有菊花不畏严寒、迎风斗霜,实在是不同凡响。它那凌寒不凋、傲霜挺立的品质,谱写了一曲曲浩然正气之歌。赏菊活动结束了,我依然徘徊在菊花的海洋里,如痴如醉。
金秋十月,天高云淡,气候宜人。这真是出门游玩的好天气。
又到了周末,我和奶奶决定乘车去掇刀植物园里参观菊花展览。
一下车,一股淡淡的野菊花味扑鼻而来。我和奶奶快步来到“菊”园门口,那用菊花做成的“中国梦”三个字首先映入眼帘。我们随着观赏的人群走进园里,抬头远望,哇!满园菊花,黄的似金,粉的似霞,蓝的似海,红的似火,白的似雪……令我目不暇接。形状也是千姿百态:有的像小太阳,有的像卷毛发,有的像向日葵……让人眼花缭乱。
再往里走,就来到了一个个盆景展区。“国宝闹金秋”“凤凰展翅”“舞动航程”……各个展区造型精彩纷呈,而且摆放井然有序。我被一盆“绿牡丹”吸引了,它的枝条很粗壮,碧绿的枝条将整个身体支撑起来,绿色的花瓣好似空中翩翩起舞的蝴蝶。初开时,花蕊绿中透黄,光彩夺目,这与其名“绿牡丹”真是名副其实啊!映衬它的那棵红色的无名菊,在姿态各异的菊花中是那么的矮小,那么不起眼,它没有诱人的芳香,更没有“绿朝云”那样迷人华贵的姿态,但它美的自然,朴实。一阵风拂过,它频频点头,似迎宾欢迎远客,又似淑女温柔大方。
拐过弯,就来到“茶香宜昌”的植被小山坡上。绿色植被是工作人员用各色各样的菊花精心编制而成,那是大茶壶的壶盘,中间的茶身、茶嘴栩栩如生,更妙的是茶嘴喷出的茶“水”,源源不断地往下流着,流得生动,流得自然。引来了许多游人的观赏——有的忙着和它合影,有的拿出画纸要把这美丽的菊花画下来,我的奶奶不会玩手机,但也试着拍了一张。
随后,我们又观赏了匙莲形的“瑶台玉凤”,脸谱形的“喜剧缩影”。从这一个个的造型里,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了解到了菊花的其他用处,可以泡茶,入药,还听奶奶说,用晒干的菊瓣做成枕头,有提神明目之作用。
走出菊园,我又回头看了它一眼,“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你虽然没有牡丹那样花姿典雅,没有月季那样色彩鲜艳,但你不畏严寒的精神令我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