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的小狗叫牛牛。
牛牛有一身棕色的卷卷的毛,耳朵直直下垂,鼻子黑黑的,它还有明亮的眼睛、红润润的舌头、聪明的大脑和胖胖的身子,可爱极了!
牛牛可聪明了。我教它的东西很多。教它数数,我说一,它就叫一声,我说二,它就叫两下。我还教它画画、写字,教他站起来走路,就像我们走路一样,可是它没有都学会。
不过,有一样我没教,它却学会了,那就是自己穿衣服。牛牛的衣服是红色的,它非常喜欢。我没帮忙,它就往红衣服里头钻,小爪子一抓,衣服就到身上去了。
牛牛很可爱,也很调皮。有一次,我在做水晶泥,它把胶水全洒在了地上,我们家都要变成透明的了。看到它的恶作剧,我生气地说:牛牛,你去站墙角。牛牛知道自己闯祸了,乖乖去墙角站着。我赶紧替牛牛善后,拿起拖把拖地,好不容易才把地拖干净。如果我再晚一点的话,爸爸妈妈就会发现,牛牛就要被训了。
牛牛喜欢出去散步。为了让我带它出去散步,它可听话了。
有一次,我带它出去玩,让它站起来走,它不听,我说:“如果你不站起来,我就不带你出去了!”就在这时,它站起来了,我心想:哈哈哈!这是我第一次带你出去玩,幸亏你听话地站起来,要不就没有下次了,你也别想再看到美丽的风景了。看到牛牛为了出来玩这么听话的模样,我差点笑出声来。
这就是我家的牛牛,一只聪明、调皮又可爱的小狗,不管它做了什么,我都喜欢它。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古至今,诞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百读不厌的诗歌,涌现出了无数品德高尚、才华横溢的伟大诗人。他们的诗或意韵深邃,富有哲理;或言辞优美、如歌如画。读了那么多诗,我最喜欢的一首诗却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尤眨�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生动地写出了古代人们过年时喜气洋洋的情景:在一阵阵响亮的爆竹声中,忙忙碌碌的一年就这样过去了,人们即将迎来新年,一家人欢聚在一起喝着屠苏酒,愉快地聊着天。初升的太阳照射着千家万户,人们沐着和煦的春风,用新的桃符替换旧的桃符来迎接新年的到来。这寥寥数十字,却生动地描绘出古代人们过年时万象更新、普天同庆的场面。
而如今的新年,缺乏了很多年味。在古代,人们喝腊八粥、祭灶神、吃灶糖、舞龙狮、放花灯、放鞭炮……各乡有各乡的习俗,忙得不亦乐乎。现在人们过年都挺“统一”的,习惯地拿起手机,发朋友圈,聊微信。似乎人们的关系都被手机隔了一道墙,没有了欢聚在一起过年的气氛,大人们沉浸在自己的“朋友圈”世界里,小孩沉迷于“王者荣耀”里……
我多么希望现在过年还能像古代一样,回到那个热热闹闹的场面。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饭后聚在一起聊天、放花灯、放鞭炮……不要让这些习俗被手机替代,不要因为手机而毁掉我们的传统文化。
这就是我最喜爱的一首诗——《元日》因为它带给我太多的期盼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