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书籍的姿态作文800字

admin 五年级作文 2023-09-21 131

世纪末的激流岛,黑夜的眼睛亮起,急切地向天空寻章摘句;大变动的时代语境下,我们依旧执着地寻找光明,渴望从触碰文学中体察爱与诗性。在对阅读的“生态关怀”中,书籍正朝我们走来,以更近的姿态,融入我们的生命脉络。

作家唐诺有言:“好的读者应该勇敢些、坚韧些,走向那不作声、不叫嚣的寂寞书架一角。”的确,书籍、文学,从不搔首弄姿,长期以一种近乎“高冷”的姿态摆渡于生活迷津中。二十世纪初,阵阵《热风》刮过精神荒原,文学成为鲁迅先生用以“引领国民性的灯火”;上世纪下半叶,书籍的社会功能被畸形膨胀,“伤痕文学”“寻根文学”等被抬高为时代的号角与旗帜。过犹不及,反向的思潮因而生发,我们开始质疑文学救赎的功能是否纯属妄念,“读书无用论”也已悄然流行。当文学的意义被过分放大后,读者甚至产生了“阅读信心匮缺”,在对文学“距离甚远”的思维定势与刻板印象中,书籍难逃被束之高阁的命运。

可喜的是,今天,文学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驰入我们的视野中。或许,明史也曾冷清寂寞,《明朝那些事儿》却能拨开历史的云翳;或许,金朝仅是教科书上一个模糊的符号,《射雕英雄传》却再现了剑影斑驳的朝代风云。而这也是学校提倡阅读,设立读书心得分享会的初衷——将书籍与个体的人文感悟相关联,触发植根现实的心灵体验,而非带来文学与现实的脱节。

人文学者赵越胜曾在《燃灯者》中,大力倡导与周辅成先生研读伦理学经典般的“严肃阅读”。但,将视线放宽至现实议题中,对“严肃阅读”的推崇使众多带有趣味性的“白话史”、“武侠小说”沦为口诛笔伐的对象。然而,多数雅俗共赏的文本,都并非在倡导“低幼化”,摒弃沉潜深流的思考,而是在更广泛的社会基础中,在贴近受众的姿态下散发灵性、传播多元。

调试与彷徨的转型时代,文学将以何种姿态面朝我们?是并肩而行,抑或是渐行渐远?于我而言,我更偏爱一曲与日常相应和的牧歌,一种来自“精神共同体”的启蒙。诚如社会学家齐泽克所言:“当你在自己日常生活体验中都能看到某个哲学家诸概念的痕迹,那个时候,你才能确认你对那个哲学家的真爱。”

从最远到最近的碰触中,我们方能感受到文字最坚实的力量,觅及精神原野上最静美的乡愁。

我的奶奶,从小到大陪着我长大,让我难以忘怀。

我的童年是在奶奶的陪伴下度过的。白天,奶奶给我做饭,逗我玩耍,晚上睡觉的时候,奶奶抱着我,亲着我的额头,唱着一首又一首我爱听的儿歌,哄着我睡觉。午夜,我又一次哭醒,睡在我旁边的奶奶揉揉惺忪的睡眼,起床给我冲美味的牛奶,拿在我嘴边,让我一点一点的吸,等我喝饱牛奶,又为我唱摇篮曲,我的梦乡总是萦绕着奶奶轻柔摇篮曲。

终于,我上小学了,虽然少了奶奶的陪伴,但我却觉得奶奶的心一直在我身旁。

记得有一年下了暴雨,放学回家时,雨水已经把马路上的道路淹没,浅的地方已经过了鞋,深的地方已经有成年人膝盖那么高了。奶奶只好把我背起来走,我们沿着路边慢慢地走着,深一脚浅一脚,冰冷的雨水浸泡着奶奶的双腿,奶奶的陪伴让我既温暖又内疚啊!我多希望雨水赶快停止,让我和奶奶平平安安早点到家!

六年级时,我不再住奶奶家,但有时间还是会去看看我的奶奶和爷爷,离开时,奶奶不放心,要不然就跟在我后面,要不然就让我爷爷开车来送我回家,无论我用哪种方式回家,临走前,奶奶准会准备一大包我爱吃的零食让我带走。虽然我陪伴奶奶的时间更少了,她仍旧是那个很爱我很爱我的奶奶。

上初中了,奶奶突然得了重病,也是死亡率最高的一种病,她一步也离不开医院了。我在我的学习时间中,抽出一些时间去看奶奶。每当我去看她,看到以前曾在深夜中陪我入睡,在风雨中保护我,离别时总给我一大包零食的奶奶,无力地躺在冰冷的病床上,我心里万分难过。我是多么希望回到小时候,您常常陪伴我的日子呢。

临近期中,我的奶奶去世了!在她去世前,我还是没能见她最后一面……人们常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奶奶,陪伴我最多的是您,最爱我的是您,最担心我的是您……我多希望您再陪陪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