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今年虽然已经66岁了,但身体硬朗,看上去好像50多岁的样子。乌黑的头发间夹杂着几根银丝,微方的脸上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闪着慈祥的目光。奶奶个子不高,可干起活来却丝毫不含糊,做家务、买菜、种花……十分勤劳。
每次走进奶奶家,家里总是一尘不染,收拾的井井有条,地板擦的亮晶晶的,像一面镜子一样。
星期六,我还在睡觉,奶奶却已经去菜市场买菜了。当我起床后,正在刷牙时,忽然听到门铃响了,我和爷爷赶快去开门,只见奶奶气喘吁吁的正在门口,手里还拎着两大包菜。奶奶回来后顾不上休息,就给我和爷爷做早饭。就这样奶奶像个陀螺一样在厨房里忙来忙去,不一会儿,丰盛的早餐做好了。我和爷爷吃着奶奶做的早餐幸福极了,我的奶奶每天都是这样忙来忙去。
奶奶是那么的勤劳,那么的朴实。她的美德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我爱我的奶奶!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而经典就是历史的结晶体,它蕴含了代代人的智慧与豪情壮志。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内涵,它才被后世人所传诵,永垂不朽。
而如今,中小学生的语文教材已有低幼化的现象。“太阳公公”“月亮姐姐”“小兔兔”等幼稚的词语在教材当中频繁出现。我真的搞不懂,这样没有半点营养的“垃圾”词语对学生们到底有什么用?我们需要的是有文化内涵的经典,不是这种低幼化的读物。
长期阅读这样的文章,只会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到了小学毕业还只会使用“小猪猪”“爸比”……。这样的“童语”;当说到李白、杜甫的名篇时他听得云里雾里;当谈到毛泽东、詹天佑、李大钊这些伟人时,他天真地问他们是谁,干了些什么。
……
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们无比痛心疾首。但是,如果孩子从小阅读经典,结果就不同了。
经典,是有文化内涵的,是经得起时代变换的磨砺的。如果从小阅读经典,我们将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以陶冶孩子的爱国情怀。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让孩子更好地认识大自然,对万事万物怀有一颗敬畏之心。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样的诗句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好好利用时间。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教会我们要不惧艰险、迎难而上。
《论语》、《孟子》、《资治通鉴》、《史记》……这些名家名篇更是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知识;让我们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会我们为人处事。可谓是有百利而无一害,不得不读。
所以,我不喜欢没有营养的幼稚教材,喜欢有文化内涵,有文化底蕴的名家名篇——也就是人们口中的“经典”。
读经典,读有文化内涵的经典,能让我们得到熏陶,从而养成良好的品行,良好的人生观、道德观与价值观。所以——
让我们一起来读有文化内涵的经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