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里来了一位新“成员”--手机。自从爸爸妈妈把它带回家之后,它们好像把我的爸爸妈妈的魂勾走了似的。
每天爸爸回到家,脱下鞋随手一扔,就躺在沙发上玩手机游戏,只看他手指不停地点着手机屏幕,嘴里还念念有词:‘好,干的好!’唉……该吃饭了他也是随意扒了两口就继续他的吃鸡游戏了,我说:老爸你再吃点呗,可是他头都不抬的说:行了,别管我了,你自己赶紧吃,吃完就去学习去,别天天玩。此时我的心如刀绞一般,心疼,泪水在眼里打转,我放下碗筷,一步步的走到房间门口,突然老爸喊了一句:快来,我以为是喊的我,连忙擦干眼泪走过去问“怎么了老爸?”爸爸说“我又不是叫的你,你赶紧回自己房间学习去!”唉,原来是游戏不是我,您除了说让我去学习这句话,您还能想起你多久没有和我好好聊天了吗?我伤心的回到房间趴在床上哭了,为什么?都说书里有黄金屋,有颜如玉,手机里到底有什么?竟然比自己的亲闺女都重要!如果我能变身,我好想变成一部手机,无时无刻的让他带着我,洗脸时看,刷牙看,上厕所也看,一会不看就像没了魂一般,到处找。不像现在,在他眼里我像空气一般。
爸爸,您能放下手机,看我一眼,陪我一下……好吗?
“怎么又要管我,就不能让我自己做吗?”一声怒吼从一户人家中突然爆出,打破了深夜的寂静。
已记不清是第几次,我对着母亲这样大吼。原本只是一件小事,只因我对母亲长期以来的“特殊看法”,瞬间变成了一场即将开始的大战。不知从何时起,这种吵架成了一种日常,仿佛家常便饭。曾经形影不离,无话不谈的母女,不知什么时候起成为动辄怒目圆睁,恶语相向的冤家路人。
初中开始,青春期的躁动与易怒给本就紧张的母女关系火上浇油。从前总是对母亲言听计从,百依百顺,如今我渐渐反抗起母亲的管束来。一次,两次,三次……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吵架代替了沟通,鸿沟疏远了亲情。从前乐此不疲的事,现在会心烦意乱,从前日思夜想的人,现在会嫌弃讨厌。母亲的细心呵护不再温馨,反倒觉得是多此一举的麻烦;母亲的精心安排不再称心,反倒以为是存心作对的桎梏。从小到大都没有被质疑的事,现在成了我挥之不去的烦心事,从小到大都亲得不能再亲的人,如今成了我避之唯恐不及的陌路人。
记得一次外出前,我照例向母亲提出了外出请求,本以为母亲会很顺利答应,没想到她一口否决。“一大堆作业没写完,还出去?写完再说,没写完啥都别想!”一听这话,不由得一愣:我早已答应同学,更何况是去做活动小组作业,为什么不同意?作业有的是时间,可答应了的事总不能言而无信啊。不论我如何向母亲解释,母亲仍一口回绝。当时我的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竭斯底里地冲她大声嚷嚷:“凭什么母亲可决定女儿所有的选择?凭什么一个人可以任意安排别人的生活?”转身冲进卧室,我狠狠地将房门摔在身后。
坐在桌前,看着那堆积如山的作业,心里不停地数落着母亲的不是。可无论如何,就算再生气,也得把作业完成。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提前一天完成了所有作业。当我将一大叠作业整齐地放入书包,心里有种收获的欣喜和登顶的痛快。我突然明白,妈妈有时话难听些,神情也凶一点,可她真是为我好。一个学生只有认真完成作业,才能解脱了自己作为学生的烦恼,除此之外,哪有捷径?与同学如约会面时,我发现他们每个人都带着功课和作业,不是在哀叹作业太多,就是在后悔浪费的时间不少。我心里不由扑哧一笑:谁让你们曾经快活逍遥,只落得如今的手忙脚乱吧,哈哈……我一旁看着,想起母亲常说的两句话“凡事都要赶在前面做”,“没有自律,哪有自由?”对母亲爱的感应和共鸣,今天终于击溃了长期以来困苦我的烦恼和无明。
回来的路上,脑海中浮现出过去的十几年来母亲为我所做的点点滴滴,那些一度让女儿嗔怒的严格,不知不觉成就了我的自律,那些曾经让女儿抱怨的唠叨,潜移默化地培养了我的自觉……母爱微瑕,难掩其瑜。我是一块璞玉,感恩母亲爱心的雕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