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就像春天,永远使人温暖,鲜艳清爽。
——题记
我望着墙角的那把伞,打开了伞,一张字条映入我的眼帘…
“又下雨了!玩不了了!”突如其来的大雨,使得大家都心情沉重,第一是因为没有带伞,第二是因为不能打球了,只好望“雨兴叹了。不过有几位同学的家长来了,他们蹦蹦跳跳地走了,还得瑟地说“我可以回家写作业去咯。”同学们都有想打人的冲动了。大家都陆陆续续地回家了,只剩下我和我的仇人王明在教室里了。哼!我想:别以为我会和你说话!他叹了一只口气,似乎想说啥,但却只是默默把雨伞放在了墙角。我望着墙角的那把伞,偷偷打开了伞,结果一张字条映入了我的眼帘。那是他今天刚买的伞,他是自己回家的,父母都住在厂里不回家。但…字条又是个啥?我打开了字条是王明的字迹,写着:把伞借你用。我瞬间羞愧了,我简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顿时我觉得这不仅是一把雨伞,更是一把爱的雨伞啊!因为我跑出门一看,他正给自己数数,然后书包高举过头顶,飞快地跑开了,我刚说喊住他,跟他道个谢,结果却来不及了,他早已跑得远远的了,我在心里默默的想着,明天我一定得道谢。
隔天,我早早来到学校,王明却迟迟没有来,上课时,位置上也是空空如也,后天经过我的打听才知道,王明已经转学了,那天是我们在一起的最后一天,而我却。…哎,我怎么能这样呢!
到现在,我一直都把这把伞珍藏着,那是一把饱含同学爱的伞。
杜子美诗云:白也诗无敌。其实李白人也无敌。并非神仙金人,而在于真。他的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阔达,他的傲岸疏狂,他的消沉,他的执着,还有他因求官心切被后人指斥的庸俗和浅薄,都如此通明透亮,可以使人一览无余。要是能穿越重来,我想成为李白。
时代
李白青壮年时期,正是唐玄宗的开元盛世。不仅政治、经济繁荣,文化的包容性更显淋漓尽致。从唐朝出的书法作品字迹也可看到大唐的兴盛。“庄严、敦厚、饱满、圆健”是唐代没血的真实写照之一。且当时唐朝开放兼容的政策孕育了唐代浩大明亮的文化境界,这些都可以从历史书上寻到。读了祝勇的《纸上的李白》,我方知原来唐代艺术之自由与浩荡,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前朝的纷乱与当朝的安定的差距所带来的变化。“到了唐代,曾经的悲惨和痛苦,都由负面价值神奇地转化成了正面价值,成为锻造大唐文化性格的大熔炉。”如此好的时代,正给予了文人一个大放异彩的舞台,包容四海,兼容并蓄,摒弃了秦朝粗暴的思想统一,也不同于明清的思想专制,从而造就了唐代文学的时空感。大唐盛世,恢弘浩大,正是我心仪的朝代。
经历
李白也算是位富二代,5岁随父前往四川生活。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15岁的李白就开启了驴友生涯。年少时的经历使他眼界大开,此后的一生,他走遍了大江南北。看过山河川流,期间也尝过途中之艰苦,这种经历在诸位有盛名的诗人中已属难得。“从千里霜雪、万里长风中脱胎而出,所以他的生命里,有龟兹舞、西凉乐的奔放,也有关山月、阳关雪的苍茫。”李白并不囿于所谓寒窗,而是从走四方的流浪,一定程度上也铸就了他爱自由、浪漫,足够洒脱的豪性。这样的经历已足够吸引我,使我心生羡慕。
品格
风流潇洒,放荡不羁。李白在《韩荆州书中》写到“自幼好任侠,有四方之志,年十五而修剑术,二十而怀纵横之策,欲遍干诸侯。”这种独属于他的暴力美学在“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体现得淋漓尽致。
豪放任性,自信进取。李白曾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的一生也正是这样做的,他更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豁达和自信。
坦荡自然,待人真诚。当好友王昌龄被贬,其他人都避之不及,李白却写诗送行“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如此真挚,令人为之动容。
李白的盛唐时代,李白的浪迹经历,李白的有趣灵魂,是他的特别之处。壮志难酬不能困住他,他有赐金放还的=潇洒,更有乘风破浪济沧海的排遣。李白的气魄触动我至极,要是能重来,我愿体会李白这传奇色彩的人生,即便有床前明月光的孤独,但只有这样,人生才会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