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早春归,风裹甜香淡淡随。
这里是三月,故乡的春。
我家种了一田的油菜花。放眼望去,就是一片金色的海洋,起先是这样的。再后来,油菜花便占领了后面的一大片山坡,甚至飘到了墙根,栅栏缝里安家落户,竟是硬生生地将我家装点成了小花园。实话说,我并不觉得油菜的生命力顽强,甚至不太喜欢它稍显粗拙的枝干,但我喜欢它灿烂的花,于是,爱屋及乌。
三月早春,故乡早早睁开了眼。天蒙蒙亮,如纱般的薄雾笼罩着大地,在薄雾下,后山的油菜宛若一团团微弱的萤火,淡淡的像是有光要淌出来。这时它还闭着眼。当最后一丝水雾也沉溺于阳光中,初阳浅浅的撒在田野里时,你会发现那油菜正悄悄的,慢慢的吐露着心事——花开了!起初只是微微地晃,好像要被那晨风吹倒在地上了,但它没有,只是轻轻的颤。就在那一瞬间,骤然绽放开来。不断散发着甜香。只有四瓣的油菜花开花时,并不像雍容华贵的牡丹一般开的惊艳,也不曾像我曾一睹芳姿的古莲一般层出不穷但却有一种扑面而来的清新感。不同于梨花的淡雅,它是一种明媚而快乐的感觉,就像林间雀跃的阳光,活泼而不失神采。三五朵花总是并在一头,然后错落有致的缀在一株花上。一株,两株……千千万万株!组成一片辽阔的海洋,随着晨风不断的摇曳起伏,宛若一条镶嵌着千万颗璀璨繁星的银河,倒映在了这大地上。一株又一株油菜,交错纵横绕着田坎跑,绕着树林跑,绕着池塘跑!茂茂盛盛,郁郁葱葱,满带着甜丝丝的香包围住了我。绚丽的色彩明艳又动人心魄,漫山遍野,多的下不去脚,生怕一挪一移都伤到了它。那是金色的海啊,它们带着农民们一年的盼头,象征着无限生机与希望的海啊!
簇簇金黄的油菜花,我心中的小太阳。可否愿意,为我轻舞一曲?似乎为了回应我,漫山的花舞了起来。它们的步伐整齐划一,向左倾,向右倾,摇晃着纤弱的腰肢,翩翩起舞……
油菜花虽美,但仍然逃脱不了被采割的命运,可是它总会绽放自己的芳华。人生又何尝不是?
“挥毫浸墨,那人,执笔向上,镜中的脸,一半明净,一半靛蓝……”一曲京调,唱尽悲欢离合;一袭长袍,漫卷俗世红尘。脸谱生涯,唱的是情,演的是魂。那一张张红艳的脸,在辉煌的灯光下,已然闪耀了将近千年。每当听到那优雅动听的腔调,便想起宋代诗人葛长庚的:“看千秋戏剧,蹴鞠诙谐。”由此,京剧的魅力跃然纸上。
京剧,这一中华民族孕育而出的国粹,恰似一朵绽放在华夏大地上的玉簪花,以它那独特的美,惊艳世人。
京剧的美,美在她的形。当锣鼓声响彻在明亮的戏台周围时,戏剧演员们便伴随着锣声一个个粉墨登场。气质清秀的小生,形如镜花水月的小旦,浓墨重彩的红净,黑眼白脸的方巾丑……形态各异,众美云集。而其中,我更加偏爱的,便是那花旦。不因别的,只因她那传情的眉目楚楚动人。举止如娴花映水、弱柳扶风,恰似那宛在水中央的佳人,让你不觉怦然心动。她在高台之上挥舞着清白的衣襟,是如此的优雅,如此的凄美,将古代闺秀的娴静刻画得淋漓尽致。这形将内外之美结合于一体,触动着人的心弦,带给人美好的意境。啊,好一个国色天香!真是妙哉!京剧的美,美在她的神。一双似乎会说话的眼睛,道尽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想当年梅兰芳拜师学艺,就是因为双眼无神而被拒之门外。从此以后,梅兰芳便每天盯着水中的游鱼和天上的飞鸟看,终于练得了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后来,他刻苦练习成为了一名伟大的戏剧大师。由此可见,神韵在戏剧中是十分重要的,而京剧的神尤为突出。不同的角色的神色在戏剧家的身上被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从而牵动着万千观众的心。也许就有那么一秒钟,你的思绪会被一个回眸定格,会被一双精神硕累的眸子打动,但无论是深情还是惊艳,那一瞬间的神韵便会带给你永恒的回味,如同一块馍,看似平常,却愈嚼愈甜。啊,真可谓巧夺天工!
京剧的美,美在她的声。国粹生香,余音绕梁,婉转动听的曲调连绵不绝。京剧以她那独有的声调,结合汉调与徽剧的精髓,时而慷锵有力,时而宛转悠扬,时而雄浑端厚,时而清脆高昂。配合着形与神,声音唱出了京剧的魂魄。儿时看着爷爷奶奶听戏,他们的神情是那般的陶醉,心中大有不解,如今看来,醉的就是那声音吧。京剧的声音似乎是越听越有味儿,它唱出了古老的中国风,唱出了先辈们的智慧,更唱出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听到《霸王别姬》,就不禁潸然泪下;听到《穆桂英挂帅》就不禁精神抖擞。这就是京剧之声的美,啊,这就是中国范儿!
京剧,我们的国粹。她将传达着世世代代华夏儿女的精神与憧憬,永远地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的艺术文化舞台上显现出她那独有的耀眼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