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街道洋溢着玫瑰的芬芳,哥特式的教堂传来厚重的钟声。一群白鸽结队而飞,在巴黎圣母院的上空留下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爱斯梅拉达,她是婀娜多姿的舞者,花枝招展的她,却有些莽撞,遇到朝思暮想的心上人(-弗比特)。她忘乎所以,陷入可怕的漩涡,被判了死刑,面对克洛德那令人窒息的爱和恐怖的威胁,她最终选择了死亡。
卡西莫多,他是一位奇丑无比,又聋又哑的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他的外表虽然丑陋,却有着天使般的心。只因爱斯梅拉达在他受刑时送上了清水,他便下定了决心守护这位美丽的天使。但只凭他一个人的力量是不会成功的。所以,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爱斯梅拉达走向死亡的深渊。而后,他也陪伴着爱斯梅拉达华为白骨,随风碾尘。
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书中描写的卡西莫多救人场面一次次在我脑中闪过,那披散的满头乱发,那强健的胸膛,还有那只独眼,我看到了卡西莫多身上最美的东西,深深的刻在我的心上,使我懂得了美的含义。
卡西莫多与爱斯梅拉达有着纠结在一起的不幸身世,外貌上的巨大反差无法掩盖他们共有的纯真善良的天性,在他们这种至善至美的天性照耀下,其他人物也露出了恶劣的本质。
《巴黎圣母院》给我最深的教育就是,外表美只是一种花哨的东西,唯有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才是我们要追求的美。
小时候,我喜欢在草丛间玩耍。细小的昆虫,多变的石头都是我的玩伴。有一次,我在草间看到一只不常见的虫子,它绿油油的,隐在草间,很难发现。这虫子,细胳膊细腿的,只有前肢像两把大镰刀,孤零零、静悄悄地躲在青草缝隙里。我叫来朋友一起参观我的新发现,大家都没见过这小东西,只有个大孩子在背后嘀咕了声:“这是螳螂吧!”大家没注意,叽喳议论了一番也就散开了。
直到上了小学,我开始认字、读书。有一次,一本《昆虫记》吸引了我的眼球。法布尔惟妙惟肖地描写,揭开了小小昆虫世界弱肉强食的一面。突然,我又看到了那只曾经的小绿虫子,那两把镰刀,我是认不错的。它被活灵活现地画在书的一角,两眼睛黑豆豆似的。原来,它就是螳螂啊,我见过的是螳螂啊!书中仔细的描写看得我津津有味,其实,它并非想象中弱小无依,螳螂可谓昆虫界乃至世界上最凶残的动物。因为,母螳螂在生下宝宝前,要吃掉公螳螂以保持体力。看到这里,惊得我脊背一凉。原来,大自然中,还有这么多细枝末节的常识,我还一无所知。全靠书本,让我长了大见识!
后来啊,我能读懂更多书,关于螳螂,我知道了更多。它不仅是一只小绿虫子,还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样的成语,用来形容算计他人的人反被人算计的故事。这便是读书的乐趣吧,谁知道在某时某刻你又能发现什么,生活中那些平淡无奇的小玩意儿,到了书中,就成了“大”智慧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