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罗兰曾说:“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是啊,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如山,坚韧而雄伟;母爱如水,清秀而细腻。它是永恒的,是跨时空的,是永不褪色的。
当我在十二年前的某一日里呱呱落地,就意味着妈妈接受了一项困难、艰巨的任务——哺育我、辅养我。从妈妈给我喂奶,到她帮我换尿布;从喂我吃饭,到教我认字,这其中包含着一种最伟大、最神圣的事物——母爱。
在我上小学时,有一次我和妈妈与几位邻居在小区里玩耍。天空如一段�色的绸缎,漆黑一片,上面只有一轮孤独的明月点缀着。借着微弱的月光,大家在楼下玩起了“抓人”游戏。终于轮到我抓捕了,寻寻觅觅着,突然盯住一个目标,如兔子一样飞奔过去,心里只想着追上“猎物”,却忘了留心脚下,说时迟,那时快,脚突然踩到了一个西瓜皮,“��”一声摔倒了,随之而来的是痛苦的哭泣。大家都闻声赶来,一拥而上,将我包围在地上,我泪眼朦胧地在人群中寻找着妈妈,渴望得到她的关怀与帮助。可惜,我的希望落空了。我的心如玻璃般碎了一地,忽然,远处传出一句冰冷的话语:“自己站起来。”“妈妈!”我反抗了一下,那头却不说话了,我只好忍着伤痛灰溜溜地站了起来,一抹泪水,瞪了妈妈一眼,就生气地回家了。那一段日子,我一直认为是妈妈不关心我,并非我的错。可是到现在我才明白,妈妈那样做是为了让我变得坚强起来!
初中时,当我考试失利时,妈妈会开导我;当我生病时,妈妈会悉心照顾我;当我受挫时,妈妈会耐心地帮我分析原因;当我……
我们总是想要去爱,却总是习惯被爱。而母爱,就是对我们精神上的满足。母爱,是一种自私的无私,一种不为公的舍己,是持久而不褪色的爱!
人生路上,总会伴随坎坷,历经跌宕。细数过往,总会有些事遗憾,有些事令自己骄傲,在心底也总有一个最优秀的我。
那是在小学五年级,生命中还有除了作业之外的名词,记忆里还有学校以外的时光。
一个周末,我参加了一个名为“桥降”的活动。简单地说,就是爬墙的“逆运算”——利用工具从墙(桥)上垂到地面的救生绳上缓缓地降下来。
在那个曾经的美好年级,我每周都会参加类似的活动,但“跳楼”这事,还是头一次。
虽然教练已经教给了我们所有的知识,我也知道这只是看上去刺激,实际上并无危险,但随着我一步步从桥下向桥上走,我的身体在被一丝丝地抽去力量,脑子也一点点地变得空白。到桥头时,我已经达到了和坐在考场里一样的“三无”状态,前面好像有一条路,通向天国。我的身体虽然立在桥上,但灵魂已然到了极乐世界,达到了“仿佛梦魂归帝所”的超然……
下一个就是我了,看着前面一个“同胞”翻过护栏,系上安全带,听着他在下桥时的哀嚎,我身体里那苟延残喘的一丝力量也随之灰飞烟灭。
但看着桥下面,父母和教练那殷切的目光,期待的表情,我那西去的灵魂,一点点地被召回人间。在主观上长达几个世纪(客观上可能更长)的“充能”之后,我终于伸手抓住了护栏,迈出了第一步……
听着桥下面(眼睛闭着,也不知是谁)的叫好,我终于获得足够的勇气和力量,翻过护栏。尽管脑子里还被各种如“绳子断了怎么办,安全带折了怎么办,桥塌了怎么办,被风吹跑了怎么办……”的想法充填着。但增长的勇气和信心促使我松了松安全带,开始下降。
尽管在下降过程中,我像是被急速冷冻了似的僵直着可以移动的每一块肌肉,但在双脚着地时,我还是有一种如获新生的感觉。父母,朋友,教练,和我自己那“西行归来”的灵魂,都在为自己鼓掌,为自己叫好。
在整个桥降的过程中,得到最大锻炼的,除了眼皮(一直在紧闭双眼)之外,就要算我的心灵了。在整个过程中,我的勇气得到了升华,信心也真正地被重铸。
在以后的岁月里,这段回忆,一直被保存在我心中最珍贵,最僻静的角落,每当觉得希望渺茫时,我就会重新回想这段“最完美”的往事,重拾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