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时光倒流,我一定会说出那句一直想说而未说出的话。
周五那天下午,我得知一件事,我听后非常难过,得了第一名的喜悦,都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刹那间,我的心好像被刀尖刺了几下,嗓子眼里好像有什么东西哽住了似的。我的一个好朋友对我说:“韩老师去乡下支教,这已经是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了,别哭了,没准,到毕业的时候,韩老师还会回来跟咱们拍毕业照呢!”说完之后,她走了,我继续趴在那里心里想,从学前班开始就一直是韩老师教我们,都已经五年了,为什么偏偏这个时候走呢?就这样,我趴在那里整整哭了一个大课间。
最后一节课,同学们都知道韩老师要下乡支教,都嚎啕大哭起来,韩老师竟然还装作不知道,说:“你们都哭什么,”有位同学大胆地站起来问老师:“老师,您是要去下乡支教吧!”老师想了一会儿,对同学们说:“人生总要有分别的,你们别这样。”我看见老师眼睛都湿润了,但老师还一直在那里强忍着泪水。突然一个同学站起来说:“妈妈,您辛苦了!”这句话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坎里,我也特别想说一句,可是,我还是被“害怕”打败了,我害怕说到一半,自己再哭起来。我害怕说到一半老师也忍不住。我害怕说到一半,同学们也控制不住自己。可是,这毕竟是韩老师给我们上的最后一堂课呀!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一定会鼓起我的勇气,对韩老师说一声:“妈妈,您辛苦了!”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话语慷慨激昂,划破天际,刀光剑影中的脸庞短鬓长髯,渗透出大业未竟的欣喜与怅然交织,何其壮哉!倒下去不过是一具尸首,但那饱蘸着知遇之恩,知恩图报的情怀流传千古。
豫让,区区一介武夫,怀赤诚之心,乃报恩者智伯,行刺越襄子而自刎。他的生命以恩装典,光辉后世。
世间的轰轰烈烈终究昙花一现,人在旅途,平凡的生活亦如此。爱尔兰诗人叶芝《本布尔本山下》诗曰:“生存或死亡,我将以加倍的热情投入其中,无怨无悔”。叶芝留下的是感恩生命,不惧不争,对生命充满感怀的财富。
诚然,感是恩之载,无感无以立恩;恩是感之端,无恩无以生感。人若常怀感恩之心,即便人生苦短,但又何妨?
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知我者,倍感欣慰;不知我者,亦无所求。孔夫子深察友情真挚,纵然不甚了解而仍保持谦和之态,我们从中又体味到多少孔圣人的风范与感触呢?
感恩,不仅仅限于人生的态度,更在于纷繁世界的感悟。近代科学家竺可桢《我的生涯》中谈及:“旁人皆劝我,这算什么,气象既不是秉笔洒千言,又不能扛枪奋勇杀敌,威风凛凛”。但是,身为做学问的人,竺可桢感恩社会对他的培养,身为哈佛大学研究院地学系博士,却毅然回到贫穷的祖国,甘于孤寂,创立了中国气象学。这就是他内心自然宁静,感恩回报社会的结晶与成就。
人不必过于陷在矛盾争端之中无法自拔,保持一颗敬畏感恩的心,不会汲汲于自己没有拥有的东西,哀声嗟叹;也不会遇到挫折就灰心丧气,沉沦不返。
“为什么我的眼里总是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艾青在战乱中,几经迁徙,生活窘迫,一贫如洗,但他始终饱含对祖国深切真挚的热爱,哪怕这片土地正经历着狂风暴雨般的浩劫,但他仍然深深地眷恋着这里,不肯离去。他用感恩之笔,写下了《我爱这土地》,从而让他在诗坛占有一席之地。而今,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年青一代,也应如艾青般的“我对这块土地爱得深沉”,使自己的生命有方向,更加美好。
尼采说:“感恩即是灵魂上的健康。”多一份感恩,得到内心的自然宁静;多一份感恩,得到人生的方向;多一份感恩,得到生命的绽放。心怀感恩,于自己,于社会,都是一种获得与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