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满身挫败,失魂落魄的回家,母亲为你递上一杯温水与你谈心,你是否会觉得幸福?当你磕破膝盖,朋友背你去医务室,你是否会感到温暖?
有爱真好,爱像寒夜里的暖茶,爱像饥饿时的食物,爱像空气里的氧气,温暖适宜且不可或缺。
一个朋友非常乐观,无论何时见到,他总是在笑。大家问他为什么这么开心?他总是说:“我以前也不爱笑,甚至对世界,对大家都没有爱,但是后来,我学着去感受爱,去给予爱,这时就会发现,这个世界充满了爱,这么美好的世界,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开心呢?”
有爱真好,爱可以改变一个人,更可以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好!
最近网络上有这样一句话:“爱如此美好,可为何你却感受不到?”的确,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爱,但是却也有许多感受不到爱的人,他们每天都不开心,严重的甚至出现自杀的可怕行为,这值得我们每个人警觉和深思。
那么,怎么才能感受到生活中的爱呢?这其实很简单——驾车出游,去大自然感受春之万物复苏,百花齐放;去感受夏之骄阳,草绿如辉;去冥想秋之高邈深刻,悠远流长;去静聆冬之万物俱寂,雪落无声……这些,都是大自然的馈赠,这是大自然对我们每个人的爱!再返回到现实生活中,看看你的家人,同学,师长,甚至是路人对你的微笑,问候,拥抱,这是社会对你的爱;再回到餐桌前,看看丰盛的蔬菜、水果、谷物,这是食物对你的爱--它们甘愿牺牲自己换得你的饱腹……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的《师说》对“老师”给出了如此定义。常年浸淫于应试体制教育的我们,往往提到老师,脑中最先浮现出的是站在讲台上挥舞着粉笔与三角尺的谆谆老者,却渐淡忘了,最能为我们“传道受业解惑”的,就是生活本身。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义无穷无尽,却又无一不包含于生活当中。古往先贤对于生活不懈地探求于剖析,将一条条道义写作寓言与神话,流传于后世。无论是东方移山的愚公,逐日的夸父,抑或是西方盗火的普罗米修斯与滚石的西西弗斯,都是先人们所塑造的道的化身。螳螂捕蝉,鲁班造锯;鹰击长空,波音飞机。生活将道义法布施予人类,人类又用造物的形式将道以奇妙的形式体现出来,回馈给生活。人类习道于生活,又践道以生活,可谓道之本色。
相对于理论道义,生活教会了我们的,往往更多是生活技能层面的东西。从儿时的蹒跚学步,咿呀学语,到年长后的洗衣做饭,生活不知不觉地教给了我们许多,我们也逐渐地变得更加成熟,教会我们这些的,是生活给我们的苦难与历练。犹记一段辛苦的日子:大概是初二时,父亲得阑尾炎住院,母亲去照顾。只留我和三岁的妹妹在家中。虽说承蒙邻居照顾是很大一部分原因,但那段时间的生活确实令我受益匪浅:学会独自生活,学会关心他人,学会在作业被雨淋湿之前关上窗子,学会在妹妹把玩剪刀时一把夺下……倘若没有生活教给我们这些,想来我们永远也无法长大。
所谓“提出问题是哲学的开始。”人类在一个个问题中摸索着进化与发展,而能够解决我们问题的,也正是生活。当你遇事迷茫而不知所措时,往往生活会给你灵感与启发。著名化学家发现苯环结构便是从生活中所获益。那日,他百解不得解之时出外游玩,回家时却迷迷糊糊睡着了。在梦中,游玩时见到的长蛇慢慢诡谲地盘绕成环的形状。突然一惊,他醒了过来,茫然中透着兴奋:“找到了!”此后他一举成名,在化学界低位骤升。
生活,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多留意生活吧,下一个得道受业者,就会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