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灰心。”每当我灰心丧气的时候,妈妈的口头禅就会响在耳边。
快期中考试了,妈妈对我说:“这回你无论如何都要给我考80分。”闻言,我有点惊呆,目标也太高了吧。
期中考试时,我认真答题。
期中考试结束了,老师站在讲台上报着同学们的分数:“牛磊90。刘贺99,我们班最高的。”听着同学们的分数,我紧张极了,上帝啊,保佑我一定要考到80分。就在我祈祷之际,老师报了我的名字:“桂少睿73。”我慢慢地上去领卷,虽然外表没什么变化,但是内心变了,小小的激动一下子没有了,伤心一下子争先恐后地上来了,回家的路上,看见别人有说有笑的,好像在嘲笑我:“让你不看书,不做作业,不复习,没考好吧,活该!”我怒气冲天地跑回家,推开门大声说:“不就差7分到目标了吗?”我上课时那份难过伤心一下子全爆发出来了。
妈妈见状,急忙拉着我的手说:“差7分就80了,别哭了,不要灰心,你是最棒的。”听到妈妈的鼓励,我的心慢慢地平静下来了,我看了看妈妈,妈妈朝我点点头,好像在说:“不要灰心,你是最棒的。”我擦了擦眼泪,默默地下定决心,今后要多努力,为自己争口气,没想到在期末考试时,我竟然考了90分。
我知道了:有妈妈的鼓励,只有信心。
爸,有一个小段子你听说过没有:
7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
14岁:“爸有点落伍了,他的理论与社会格格不入。”
25岁:“老头子一无所知,陈腐不堪。”
……
60岁:“可怜的爸爸,您是一位无所不知的学者,可是您已不在人世了。”
爸爸,其实你在我的心目当中的变化和上面提到的很相似。
小时的记忆虽模糊了些,但我依旧记得你牵着我的情景。那时的你一身天蓝的军服,在我心中是那般高大英俊,无所不知,无所不通,无所不能。我很依赖你,甚至在噩梦之中都是你挺身而出,永远在前面保护我。
可我长大了,你也老了,就像段子里提到的14岁,你的形象在我心中渐渐不同于往日。你不再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了,你成为了30万被裁军人中的一位。那日,你颓唐地坐在沙发上对我说:“你爸没工作了,被人家赶回来了。”
我不肯信,也不愿信。我在你寻求安慰的眼神中一言不发,躲进了自己的小屋。“爸爸怎么可能被裁军?”我满脑子都是你蔫气的样子。我很同情你,却欲劝还休,而你曾经精神抖擞、意气风发的样子彻底在我脑中消失,留下的只有萎靡的身影。
退伍之后,你便不再只是周末回家,这本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但我却渐渐地见不惯你了。在生活的小事上,你老不走心:总记不得你的牙刷是哪支,总记不得别人说过的话。但你又喜欢与别人讲自己的往事和感慨,一句话常常讲四五遍,直至我毫不客气地打断,你才愤愤又尴尬地闭上嘴。
我们都是坏脾气,又同在一个屋檐下,自是难得安宁,妈妈则常做和事佬。
可我们为何要这样呢?又何必将关系弄得如朱自清父子般冷淡呢?我在批注《背影》时似乎感受到了什么,开始改变以往对你爱理不理的态度,时刻注意着对你说话时的表情。我突然发现笑着和你说话的感觉真好。
爸爸,这时我才发现你真的很好。我不需要一个顶天立地、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爸爸,我只要你,爱犯错却又直率得可爱的爸爸。不过你要对生活用些心,这样,我会爱你比爱妈妈的程度还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