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阵阵檀木的香味,勾起了大家的兴趣,这儿的文化礼堂,似春雨一般,滋润了每个人的疲劳以及小城市的嘈杂。
一刹那,仿佛一个长发飘飘,长裙袅袅的仙女站在面前,礼堂里的一切都“活”了,一幅幅叫花子般的脸,不停地变换着颜色,大唱京剧,这些面具拥有“喜怒哀愁,”它们是让中国引以为傲的巨作,它们诉说着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老阿�扒资直嘀�的草衣,一根根一根根在她手中溜过的稻草,在她手中溜过的时光,编在了对儿孙满满的爱意中,编在了这件简朴的草衣里,阿�俺脸了�去,再不起来,但是随着草衣,她的爱永驻人间。
身披红色棱甲的巨龙,腾云驾雾,金黄色的爪子引人侧且,它在星河中翻腾,却在老木匠的眼中玩耍,他微微一笑,把这一刻记住了心中,印在了那把桃木椅上,“吱吱吱……”鼠小弟探出了头,鼠妈妈却把它按回了洞里。
醉美人儿轻椅在磐石上,脸颊泛红,手一垂,点到了洒坛边沿,另一首则是揉了揉自己的发丝,“嘻嘻……”她半梦半醒地笑,像一个还不知世事的娃娃,时不时眉头一皱,像撒娇一般,云彩围绕着她,阳光倾斜在她的衣角,不久,她睁开迷人的双眸,姑娘,是谁把繁星染在了你的眼睛?是谁把天真印在了你的心间?
弥乐佛依旧笑呵呵地挺着大肚子,嘴咧到了耳根,外衣半披在肩上,手里紧握着佛珠,他仿佛尝尽人间百味,永远笑不够!
恋恋不舍地跨出门槛,这的文化礼堂,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特色,传承着我们爱国、恋国的浓郁情怀!
相信每个人小时候都有父母给自己讲睡前故事的经历,我也不例外,每次睡觉前,我总会缠着爸爸妈妈给我讲睡前故事,像什么《丑小鸭》《青蛙王子》更是怎么都听不腻。
后来,我渐渐长大了,识的字也多了,自然也不会像小时候一样缠着父母给我讲睡前故事了,但看书的习惯却还依旧保持着。而我小时候最喜欢看的无非就是《山海经》和《西游记》这两本了。
其中,我喜欢看《山海经》是因为书中的那些奇珍异兽以及附上的精美图像。而我爱看西游记则完全是因为书中一个令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孙悟空了。
据说,孙悟空原是花果山上的一颗仙石,每天吸日月之精华,突然在某一天石头裂了开来,蹦出了一只石猴——这就是孙悟空了。后来,他又拜入菩提祖师门下,学了一身本领,结果又因大闹天宫而被如来佛祖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最终随唐僧前往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经成功,成为了斗战胜佛。
小时候的我也总喜欢模仿孙悟空,经常拿着一根“金箍棒”到处“行侠仗义”。(但是,每次行侠仗义后,我也总免不了一顿教训)
当然,孙悟空带给我的不只是教训,更多的还是激励。
还记得小时候第一次自己独自睡觉时,由于以前一直是和父母睡的,心中难免会有一些害怕,于是我总是没一会儿就跑到父母的房间请求和他们一起睡,但每次得到的结果都是否定的,后来父亲也被我搞得不耐烦了,对我说:“你不是一直自称是孙悟空吗,孙悟空怎么可能会怕黑呢?”我一听,心想:对哦,我可是齐天大圣孙悟空,怎么会怕黑呢?于是我回到了自己的房间,钻进被窝,嘴里还嘟囔着:“我是孙悟空,我什么都不怕……”随后便不知不觉地睡去了……
待我又大了些,我们一家去爬山,才到半山腰时,我就走不动了,赖在一棵大树旁,嚷嚷道:“不走了!不走了!这么久才到半山腰,要多久才能到达山顶啊?”这时候,妈妈打趣我道:“你不是孙悟空……”不知道为什么,原本早已下定决心不走的我,在听到“孙悟空”这三个字后,浑身又充满了力量,妈妈话还没说完,我便一个机灵站起来,打断她的话,说:“走吧!”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一家爬到了山顶,看到了无比美丽壮观的景色。
“孙悟空”这个名字带给了我许多前进的动力以及面对困难的勇气,而《西游记》中其他人物也带给了我一些品质,如沙僧的吃苦耐劳,猪八戒的仗义,唐僧的仁慈等,都对我或多或少有一些影响,帮助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