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从高处往下看作文800字

admin 高一作文 2023-09-21 119

古人云:“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古人深知我们的日常生活是一个平视的视角,所以踏遍千山,登临况味,去寻找一个俯视生活的视点,仰观宇宙,俯察人生,这是一种从高处向下看,超脱物外的情怀。

从高处下下看,总有超出物外的想象。

曹操东临碣石,俯临广阔天宇,涛涛东海,不禁吟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星辰,天地往来,流光无形,生命有限。古往今来的人们正是认识到生命之短暂,才努力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无限的价值,在相对的存在中,去追求绝对的意义,这种追求生生不息,所以人们登临山水,给与自己一个新的视角,从高处向下看,不仅仅是看山水,更是在那沧海蓝天中找到自己的托身之所,在宇宙无限经纬里,找到人的生命坐标。

从高处往下看,看到的不仅仅是现在,还有过去与未来。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著作《理想国》,虽是写雅典城邦日常生活,却处处能看出柏拉图是站在哲学的高度上俯视人生。“我们都是在一个黑暗洞穴里的囚徒,把反射在洞穴里的阳光当作无上的真理,殊不知那是假象。”柏拉图不局促于我们的四维空间,俯察人生,怜悯众生认为我们的世界不过是另一个理性世界的假象。站在高处向下看,柏拉图看到了过去与未来,柏拉图洞悉了人生的意义,世界的真相。无论柏拉图所言是否是真理,都为后代哲学家开辟了道路。

从高处往下看,给人洞察社会的视角。

“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牛顿曾这么说,战争巨人的肩膀上向下看,所以看得更广远,透彻。

我们当今的社会是需要一个巨人的肩膀,需要一个思想的高度。鲁迅曾言我之执笔,是为振兴中华,俯视中华,已遍地疮痍,国民麻木落后,国家腐朽不堪,鲁迅站在高处俯察社会,才知中华之危急,封建之弊害,国民之麻木,救国之迫切。鲁迅思想与视角的高度让他更看清了中国已病入膏肓,也让他看清了中国的病源。

如今社会纷繁复杂,乱象丛生,物欲的潮流带来了精神的倒退。在一日日的灯红酒绿,繁弦急管下,实在难有审查社会,俯仰人生之人。然而吾辈之青年,日诵千古之诗,读古今圣贤,应站在高处,寻生命之意义,希求世事之真相,守望社会之发展。从高处向下看,不局促于一草一木,超乎物外,在纷繁之乱象中看透本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望吾辈青年,能站在高处,在俯察人生中求索真理。

有人说人生是一场旅行,人生很短,路很长。生命在时光的年轮上转了一圈又一圈。蓦然回首,忽然发现,生命里痛过的早就好了伤疤,路过的也都成了美景。

阴雨���鳎�天仿佛染上了打翻的颜料混杂在一起,压抑的颜色。我漫无目的地游走在街头,默然看来往过客形色匆匆。

纷纷扬扬的雨水胡乱地打在我的脸上,顺着倔强的线条缓缓流下,点滴间湿了身体,冰冷刺骨,凉如丝一般游走,切肤地润入心里,却被瞬息蒸腾。毕竟,心头炽焰,一场雨如何能够浇灭?

“出去就出去,谁管你!”我无法忘记,又不愿相信,爷爷竟会为了这点小事与我争吵,纵然,我有错,但同时他也有错呀……算了,不想了。现在我只想任性放肆一次,让雨水洗净我的心灵,抚平内心的痛苦与烦闷。

雨幕浅浅地勾勒出远处两人的轮廓,是对爷孙。老人慈爱的笑声透过淅淅沥沥的雨隐约传来。走进了方才看清:老人的头发已经花白一片,但身体十分硬朗,他弯下腰来准备将孩童背上背。孩子在一旁举着伞,脸上有些犹豫,似乎很担心老人。直到老人焦急的催促时,他才抿着嘴,皱着眉头,浅步向前,作势攀附,口中还念叨着什么。

老人看了我,展颜道:“现在的小娃娃都懂事��,学会体贴老人了。”我不禁汗颜,笑了笑,目光转向那个小孩。

孩童还小,老人不得不把身子放得很低,孩童将手放在老人肩上,稍使力一勾,腿也夹上去,正爬着,孩子的手一滑,将似摔倒,幸好老人眼疾手快将孩童抱入怀中,孩子一阵后怕,一脸庆幸,长舒一口气,笑嘻嘻的,一边小心地攀爬上去,一边紧紧地搂住老人的脖子。老人缓缓站起“抱紧喽……”“嗯!”孩子充满稚气的声音传来,这仿佛是世间最铿锵的誓言。

我一边送他们远去,一边不由自主地往回走,不经意间瞥见远处走来的一个身影,孤零零地一人撑着伞,倔强而坚毅地行走在雨中。是爷爷,他混浊的双眼在看到我时立刻变得清明一片。

我快步向他跑去,他无声地笑笑,轻轻地牵起我的手,驼着背往家走,天空也似乎明亮了许多。这驼着的背啊,我也曾攀爬过,像那个孩子一样,没有怕过摔倒,因为我知道,爱的手始终守护着我,这难道不是岁月留给我的最好的礼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