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学校一年四季非常美丽,是我们的快乐天地。
春天,学校里生机勃勃,柳树姐姐甩起了长长的辫子,好像在打扮自己。风一吹长长的辫子向下垂着,好像在风中游玩。还有五颜六色的小花儿,好像在说;“今天的天气真美啊”!它们迎着阳光,好像在美美的晒太阳。迎春花,是黄色的,在风中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夏天来了,小草变绿长高了,远远望去好像柔软的地毯,柳树姐姐的辫子就更长了,都可以给小朋友们乘凉了,校园里有松树,松树的叶子又绿又黑,好像一堆堆银针,一摸就像扎到手一样。小朋友不怕炎热仍然你追我赶在操场上游玩,那欢快的笑声,传的很远很远。
秋天来到了,天气要变凉了,小朋友都换上了新装,桂花的香味真好闻,好像香水味。一簇簇的桂花在绿叶里你挤我碰,就像赶快让人们去闻呢!树叶变黄了,风一吹哗哗在响,就像在秋天里飞舞。
冬天,又变的更冷了,下雪的时候雪花在冬天中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在校园里同学们堆起了许多白白的雪人。
我喜欢我的校园。
今天,语文课上,老师给我们看了两段视频,这也是她一直以来她想让我们看的。
第一段是从《朗读者》中节选的,是由斯琴高娃朗读的贾平凹的《母亲的信》。这是贾平凹先生在母亲去世三周年后的前几天写的。信写的很长,真的很长。写在母亲生前,他总爱打喷嚏,每当此时,他也总爱问:“这是谁想我呀?”这时母亲总会接到:“谁想哩,妈想哩!”之后,母亲走了,他依旧爱打喷嚏。一打喷嚏他便会想到母亲,同时,他也认定这时的母亲一定是牵挂着他的。母亲在世时,总喜欢坐在右边房间的床头看他写作,看他写的久了,就说:“世上的字你能写完吗,出去转转”。而现在,母亲去世了,他却忽然似乎就能听见母亲叫他。每当此时,他都会站起来活动一下,站上半会儿,去右边那个房间,给那张照片上的母亲燃上一炷香,还要说上一句我不累……
母亲,是爱他的,她想着他,念着他,牵挂着他。同时,他也爱母亲,想母亲的。他一直不愿相信母亲真的离他而去了,他总觉得母亲一直都在他身边。虽然右边的房子已经没有人了,只留下一张母亲的照片。可他还是喜欢去那里走走、看看。怕母亲担心,再说一声不累。
三年过去了,再去母亲坟前,才真的晓得了也相信了,母亲在地下,他在地上,他再也见不到母亲了。但他依旧相信母亲爱他、想他、念着他。因为他对母亲,也是那样爱着、想着、念着……
这第二段视频同样也是《朗读者》中的,是麦家写给他儿子的。虽也是一封信,却和第一段给人的感受不同。这段视频给人的感觉看似轻松,实则教人更沉重些了。看似轻松的原因,是较第一段视频而言的,这封信感情上不像前者那么悲痛,那么伤感。可论起沉重,这好似是一种负担了。在这封信中,麦家要求儿子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承担,自己操心,自己当自己的父母。可在这条成长的路上,并非一路坦途,更不会一路吉星高照,也没有人会为你遮风挡雨,一切都是自己的。你可以失败,但不可以受到侮辱,且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爱护自己的生命。在生命面前,你可以放下任何一切,不要选择。其次,一定也要懂得,人还要有一个善良、干净、充实、博爱的心灵。要爱身边的所有人,包括你心中的那个敌人,以及你不喜欢的人。
其实,仔细品读,这并不是某一位父亲对一位儿子的要求。我想,这应该是每一位父母对每一个孩子的要求!这封信里面的要求很多,把父母的对孩子的期盼全囊括在了里面。最重要的就是:要求每一个人都要珍爱生命,学会保护生命。在这封信中,还对父母为什么不庇护孩子成长做了解释,等等。
这封信很长,长到有些��嗦。当然,我倒觉得,这种��嗦其实就是所有天下父母的常态——他们时常都是��嗦的,一件事必要说上三遍、四遍、大事、小事……这是他们的要求,其实更是他们对孩子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