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走进熟悉的教室,鼻尖沾染了墨香,望着案上一方镇纸下一尘不染的宣纸和架上的毛笔,眼眶一湿,暗自庆幸,那颗深爱书法的心,终究是回家了。
几年前的一天,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的我正埋头奋笔疾书,写着似乎无尽的作业。余光不经意间扫过桌前笔架上的毛笔,我的心猛的一震:有多久没握笔写上几个字了?为了学业,两年前的我挣扎着放弃了书法……内心一阵纠结,我下定决心一般猛地起身,在书桌上铺好宣纸,决心要找回当年书法带给我的愉悦和家一般的温暖。
生疏地握起毛笔,那笔杆上似乎还残存着几缕余温,饱吸笔墨,我提笔在宣纸上落下第一个字。两年未见,毛笔果然与我“疏离”起来:才落笔,微微一用力,一团黑色的“墨花”便跃然纸上;运笔时,本该锋利的笔锋落于纸上却成了顿顿的一划。我懊恼地放下笔,看着宣纸上写下的一个个“惨不忍睹”的字,内心一阵失落。可一回想起两年前“挥毫落笔”的情景,我又再次起笔,继续练习着。
“回家”的路上不仅有“生疏”这道门槛,“时间”与“辛苦”也是两只拦路虎。每日在学校就十分疲惫的我回到家中却仍要立于书桌前几个小时,每次练到最后几行,弯腰落笔与起身收笔这两个简单的动作做起来都让我满头大汗,腰部与胳膊处的肌肉叫嚣着劳累与辛苦,可冥冥中当我看到白纸上愈发流畅典雅的字迹时,心间总有一股暖流支撑着我咬牙练完。练字的时间过得飞快,每次放笔已是深夜,可我却浑然不觉,因为心间的热爱,我反而对这点辛苦甘之如饴。
终于,几个月后的我做到了:每次伏案,落笔如行云流水,黑色墨迹在如雪的宣纸上勾勒,笔起笔落,得心应手。望着终于能被称之为“作品”的字,我的心被一种熟悉的温暖与自豪充盈着。
几年后的今天,踏入书法教室的那一刻,望着眼前熟悉的一切,我猛然领悟:回家了,那颗深爱着书法的心,在几年的迷途后,重新踏入书法这扇大门,回到了这个久违的、曾经带给我动力和温暖的“家”。
初中是人生旅途中又一个新的开始。暑假中一想到这将是一个新的环境,我就忐忑不安:我能否融入新的生活,同学们会不会和我成为朋友等等。但这些困扰我的问题很快就消失了。我新交的朋友们,很是让我感动。
我特别喜欢篮球,虽然没有学过,但一看到篮球我就特别兴奋。当听说学校有女篮队的时候,我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连忙跑去报名。和我一同去的,还有三个同班同学:小淇、小白和玲玲。可惜的是,后来因为和课外班时间冲突,我不得不放弃篮球。再后来,我磨着妈妈硬是把课外班的时间调开了,可这时她们已经学了好多技术。
记得那天天气不错,我们骑车一同到了南校区。在去南校区的路上,我心中忐忑不安:我能行吗。小白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没事儿,老师和学姐们可好了。你要是有不懂的,可以问玲玲,她是我们仨中间打得最好的。”听她这么说,我稍微有些安心了。老师看了看我这新来的,接着就说:“练三步上篮!”什么,三步上篮?我根本不会呀!我跟着她们到三分线外排队。那篮球架子就像一个巨人一样,虎视眈眈地望着我,我后悔万分,不由地想退缩了:真是的,当初为什么要来啊!
玲玲瞧了瞧我,就猜到了八九分。她走过来,小声问我:“你不会?”“我都没学过,怎么能会呢?”我委屈地小声回答。她想了想,然后贴近我的耳边,跟我说了一通我都听不懂的行内话。大概是看到我还是一脸迷茫吧,她又用我能听懂的话,连说带比划地给我解释了一遍。这次,我倒是懂了一点,但还是不大明白细节。“这样吧,你看我给你做一次,但我可能做不好。你看她们。”小淇这时也凑上前来,指着我不远处的初二学姐们。我朝着小淇手指的方向望过去,初二的学姐们正在熟练地练习三步上篮,那潇洒的姿势别提多帅了。我暗自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做到!“我好像是懂了。”看了一小会儿,我朝她俩点点头。凭着记忆中的印象和自己的理解,我做了一次三步上篮。“不是那样!”小淇立马指出我的不足,又给我讲了讲正确的方法,还鼓励我:“再来一次。加油!”我又按照小淇的指导做了一次。
这时,老师从台子上大声说道:“你那是几步上篮啊?只走三步!三步!”不远处,小白、小淇和玲玲正齐刷刷地冲我做“加油”的手势。顿时,我信心大增,又按照老师的指点做了一次,竟然听到背后传来了一片掌声。我转过身,是她们仨在鼓励我!老师这时也冲我微笑,示意我做得不错。我竟然成功了!我顿时欢欣鼓舞,阳光这时也显得格外明朗。
朋友们不光在篮球上帮我追上大部队,在学习上也时时帮助我,给我讲我不会的题。真是很感动有这么多友好的同学,让我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宝贵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