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很浅,稍不留神,将错过了最美的年华,然,这份遇见却成了错过年华里最美的斑斓。
——题记
我只是怀念曾经,却忘记了我们都已不是曾经的自己。忍不住回眸远望你的身影。
暮春,半窗柳绿,三两鹅黄。细细春雨,淅淅沥沥地在心悸肆无忌惮地旋舞,涟漪,是一圈圈无法抹去的回忆……
已近日暮,望着伙伴远去的背影,奇怪,妈妈怎么没来?细细春风悄悄拂过柳树梢枝,“簌簌”声中夹杂着几丝寒意。只是感觉鼻尖微微的发酸,殊不知已经流下那饱含恐惧悲伤的泪珠,悲凉,是那么透彻。恍惚,我模糊的眼眸,你的轮廓清晰,飘散的细发,微长的睫毛遮掩着明澈的眼眸,微笑,是定格的婉恋。忍不住回眸远望你的身影。
见你走来,不经意地向后退了一下,你见了莞尔一笑,开始询问我的家长。见我低头不语你就将手机借给我,我不做声,只是用感激的眼神望着你。“妈妈……”我还了手机,只见你拿出一支柳笛。
你笑着问我认不认识它,我反倒奇怪地问这个不就是笛子?你摇了摇头说这支柳笛是你的回忆,不是一般的笛子。“这和普通的笛子没有什么区别。一点也不好看。”我那不经心的一句话,恰似是一个沁凉的银勾,不曾料到,竟轻轻地勾起了你的往事。原来这笛子是你儿时的一个青梅竹马送给你的,为了做一支柳笛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都是孩子嘛,那个时候什么也不知道,长大了,也就各奔东西了。”可是我却从你那明澈的眼眸发现了几丝不可告知的秘密。临别之际,却依然忍不住回眸远望你的身影。
正如释迦摩尼所说:无论你遇见谁,她都是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
是啊,漫漫人生路,你像花蜜,我像蜜蜂;你是和风,我是细雨;忍不住回眸远望你的身影。一路走来,有你真好!
在医院这个“我”本以为毫无生机的地方,却让“我”尝试了另一种生命体验,让“我”感悟了只有在那里,人们才真正怀着一颗怜悯与感恩的心,简单纯净。
丁立梅女士,一位优秀的女作家在某一次临近春节时患病,住进了医院。没有经历这次患病之前,在这个充满消毒水气味的地方,丁立梅女士亦或是我们总会认为这里大概也只有刺鼻的消毒水味道吧,但殊不知就是这样一个充满刺鼻气味的地方,才是一个社会中陌生人间真正温暖的地方吧。
临近新年,“我”住进了医院,与两个将要出院的人住在一起而我也有了一个代号“36床”。在“我”将要做手术时“33床”与“34床”看“我”许是害怕一直鼓励着我;在喝泻药在走廊徘徊时,同样在喝的人亲切地与“我”交谈,安慰“我”;手术结束,临床的人等“我”醒来便关切的询问并道别。短短的一段住院生涯,让“我”体会到了不同的温暖,陌生人间真心实意的温暖,另一种生命的体验。
其实在丁立梅女士的这篇文章里,我们值得感悟的地方许多。写作上的亦或是人生上的。写作中,丁立梅女士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手法,写出了“33床”与“34床”在作者心中的神圣。就像像文章中那句话“33床、34床披着一身的阳光,要出院了”可见得“33床”与“34床”在作者心中是那样的美好,如阳光般灿烂,甚至可直接说她们就是阳光,使作者心中感到无比的温暖与动容。
就人生上讲,作者在一个与周围人素不相识的地方里,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情感。没有人会想到,人们真正怀着一颗怜悯与感恩的心,简单而又纯净。或许,陌生人间的温暖大概是最美好的了吧,没有与熟人之间的猜忌或是其他,只是人们真情实感的流露,人的本质也就是这样的。我希望人们可以做到“花花世界,静守己心”保持初心,保持善良。
另一种生命体验,体验不一样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