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下午,我去哥哥家做客。哥哥是一名五年级的学生。他家有点远,需要坐公交车1个小时才能到。
到他家以后,哥哥正在他的房间写作业。哥哥的房间里面有两个很大的书架,上面摆满了各种书籍,有写作作文的书籍,有文学类的书籍,还有我最喜欢的《父与子》。他的床上还有一只一人高的大熊,哥哥说每天晚上他都会抱着大熊睡觉,特别舒服。
哥哥看到我来了以后很热情的给我拿出了他喜欢吃的腰果、开心果、糖果……。摆满了一桌子。还拿出了他喜欢的乐高玩具,陪我一起玩耍。可是玩了一会,哥哥说:“你自己玩吧,我要写作业了。”我心想我的作业早就写完了,他怎么还没有写完呢?肯定是贪玩没有写作业。于是很得意的对他说:“哥哥,你没有写完作业就玩是不对的,我早就写完了。”“才不是呢,我是早上要上补习班,下午才有时间写作业,而且我的作业又很多。”哥哥很无奈的说到。我看他正在写作文,就又得意的说到:“我们也写作文,老师还给我批了个优,说我写得好。”说着我拿起了他的作文本看了看。看到哥哥写的作文顿时我觉得自己骄傲了,哥哥的作文比我的作文要写的好多了,我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这时妈妈也走了进来,拿起了哥哥的数学试卷看了看,表情夸张的说到:“不是吧!这五年级的数学我怎么都看不懂呢?”直到听到妈妈的话我才懂得,原来哥哥的作业不但多还很难。我们二年级的作业和哥哥的作业相比较,真的是又简单又少,我每次写作业的时候还在埋怨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了。
知道了哥哥的作业情况以后,我心想:以后写作业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现在打好基础,提高写作速度,养成好习惯,不能成天抱怨,珍惜现在的时光。我再也不觉得写作业累了!
待旧符替新桃而上,我才发现:年,已来到了。
过年时,不可或缺的往往就是年货。置办年货算得上是头等大事:吃的、穿的、用的,干的、鲜的、熟的。而如今,年货变得千篇一律,采办年货也少了本来该有的喜悦心情。
于是,在父母的提议与陪伴下,我踏上了寻找“旧”年货的路——
从父辈的口中,我常听到油齑一物。那是种历史颇为悠久的食品,据说是远古祭祀时必不可少的祭品,流传到现在,几乎只剩个模糊的影像和名字了。在深奥古村的小巷中,它出现了。
将面粉经加水和糖拌和后,擀成薄片,用刀切作两头尖的菱形小片,并在中间划一道,然后一头朝中间穿过,投入油锅炸黄。新鲜出锅的油齑色泽金黄,十分香脆,带着芝麻的清香。在以前,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做油齑,油齑便也成为了那时孩子们的零食。
在那卖油齑的摊铺上,还有一样美食,名曰风枵。它记载于清代《调鼎集》中,是桐庐的传统美食之一。其形似帛,轻盈精巧,有着糯米的清甜。铺上的风枵是一根根的筷子状,实际上风枵的形状千千万万,有纽扣似的,有猫耳朵形的,也有一片片方形的。但不论怎样的形状,都是老桐庐人心中关于年的甜蜜回忆。
除了这些古老的年货,到如今仍耳熟能详的就是冻米糖。糯米、花生、芝麻……用米糖拌粘,切成小块状。一口咬去,只觉满嘴的松脆香甜,无渣无屑,回味无穷。冻米糖甜到了心窝,或许正是沾了年味一抹,才格外清口。
一进入腊月,桐庐人就开始忙活杀年猪、打年糕、浇龙须、做索面、刮番薯片。一样样年货,带着人们的憧憬,在千家万户间搭起了一道桥。
身处城市,或许少了炮竹,少了灯笼,少了许多;
所以,寻找“旧”年货吧。它们也许只在生活中、记忆中留下了一道残影,但这似是似非的一点回忆,却能点燃整个春节,言说你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