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过年红包作文

admin 六年级作文 2023-09-21 123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

这句话已经成了过年时小朋友们向长辈拜年的一句俏皮的口头禅。过年,为什么要给红包呢?其实,过年发红包的习俗由来已久。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妖怪,叫“祟suì”,每到年三十夜就出来害人。它用白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三下,孩子就开始发高烧,烧坏了脑子变成了傻子。人们怕“祟”来害孩子,于是就点着灯不睡觉,这就是“守祟”。后来有一户姓管的人家,他们也怕“祟”来害孩子,于是和孩子一起玩包铜钱的游戏,一直玩到孩子睡下为止。到了半夜,“祟”突然出现了,刚要用手摸孩子的头,枕边的铜钱忽然迸裂出一道亮光,把“祟”吓跑了。后来,所有的人都这样做,果然“祟”再也没有来害过孩子。所以,过年给“压岁”(“压祟”)红包的习俗,寄托了长辈希望孩子们平平安安的美好愿望。

随着生活条件的好转,长辈们给的压岁红包越来越大。爸爸妈妈说,他们小时候收到的红包一般只有几毛钱,一块钱的红包简直是一笔巨款;现在我收到的红包,最少的也有200元,真是天差地别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除了纸币红包外,现在还出现了微信红包。微信红包可以附祝福语互发,可以设定金额和数量,抢到红包的金额随机,全凭手气好坏。我觉得,用微信互发红包,不仅是一个互动的游戏,更是一份祝福的传递。

除夕之夜,我们一家三口早早吃完年夜饭,就挤到大床上等待“春晚”时间。窗外,偶尔传来一两响鞭炮声。突然“叮咚”一声,把我从沉浸电视的状态下拉了回来,我直觉“有微信红包”!我拿过手机,飞快点开,果然是我们“一家人”30多人的大群在发红包!点开红包,居然有10块多!我心里一颤,记得有个“手气最佳接着发”的规定,我不会是抢到最多的吧?我赶紧刷屏,还好还好,看到了一个13块多的,我提到嗓子眼的心又回落到肚子里。一口气还没松完,“叮咚”又来一个!我赶紧再点,唉,这次只有2块多。抢到大红包么有点担心,抢到小红包么又稍感遗憾?“欣,后面第三个红包,你怎么没抢?”在妈妈的提醒下,我才发现在我感叹之时又错过了“一个亿”。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虽然我是小辈,但也希望能给大家送祝福,所以我发了一个10元小红包到群里,只5秒钟就被抢完了。大家你来我往争相发送着红包祝福,有兴奋、有焦急、有惊喜、有感叹,整晚“一家人”群里都下着幸福的“红包雨”。

不得不说,微信红包的确有许多好处。比如方便,再远的亲朋好友,也能第一时间收到你的问候和祝福;比如热闹,微信群发红包不是一对一地给予,而是集体争抢,更多了一份紧张和刺激。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微信的便利、热闹而放弃了传统,毕竟面对面的问候比冷冰冰的手机更温暖。过年红包,多式多样;无论何种形式发红包,都是亲朋好友之间爱的表示。

放假的第二天,妈妈就收拾好行李,一家人一起回老家。

我的老家,每逢过年就有着浓浓的年味,即便不放鞭炮,也不放烟花,仍有说不尽的年味。

到了老家,妈妈打开行李,开始把一件件衣服拿出来摆放好,然后去菜场买菜,回来后,妈妈又吩咐我和姐姐帮忙整理茶几上的东西,等全部都整理好,妈妈才安心地坐下。

晚上,爷爷的几个老表打电话过来,电话里,那喜悦的声音传来:“过几天来你们家拜年!”一家人听到消息,个个都欣喜万分,掐指一算,爷爷的老表已有十年没来拜年了,这场面会是有多么激动!时间一天天接近,妈妈准备着丰富的年货。一些邻里走进老家的大门来拜年,村里的几个调皮的小男孩也早早地放起了烟花,还有一些小女孩一起在我们老家前的操场上放风筝,每家每户洋溢着年味。

年三十到了,叔叔一家来到老家和我们团聚,大家围在桌子旁高高兴兴地吃着年夜饭。

吃完年夜饭,当春晚的时间也该到了,大家坐在沙发上,其乐融融地看着春晚。大厅里变得格外温暖。

正月初一,二零一八的第一天,也正是我农历的生日。晚上姑姑一家、叔叔一家,还有村里的亲朋好友都来了。大家一边吃,一边聊。等吃好饭,我便打开了蛋糕,过了一个特别的生日。

终于等到这一天,爷爷的老表来了。可爷爷奶奶凑巧和叔叔一家去了北京,但老家喜悦的气氛依然不变。一个早上,妈妈和姑姑匆匆赶去菜场买菜,接着又匆匆回到老家洗菜、布置桌子。不一会儿,后院的厨房就飘来了阵阵菜香……

“汪!汪!汪汪汪!”大福大声地叫了起来。“客人来啦!”我兴奋地喊道。本以为爷爷的老表只来了三四个,没想到几个几个进了大门,一数竟有七八个。大厅里,大家见到彼此都异常兴奋。妈妈为他们准备茶水,爸爸同他们聊天,分享各自的事,大厅里不时传来笑声……

老家的春节有着浓浓的年味,和城里的春节不一样。在老家,我们过着传统的节日、打扫。我们吃喝玩乐,走亲访友,将时间定格在幸福祥和的那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