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又过去了,经过了三百六十五天,终于迎来了狗年的最后一个狂欢夜——除夕。按照中国传统接待除夕。
今天的除夕我是在农村的外婆家过的。各家各户都贴上了对联,红福,挂红灯笼,年味满满。真的好热闹啊!
吃年夜饭最大的含义就是要家里人团团圆圆的吃一顿饭,无论多远,我们都要团团圆圆。刚吃完年夜饭就迎来一阵阵的鞭炮响。
我最期待的就是放烟花了,天空中烟花绽放出来,有红的,绿的,蓝的……连成一片。上的颜色真是五彩缤纷,一朵烟花接着一朵。旁边还有像满天星,色亮珠,金喷泉,银喷泉。
今年舅舅还说会有一个小惊喜。随着一声巨响,天空如白昼,好壮观啊!紧接着是“天女散花”,所谓的“天女散花”,顾名思艺。那一定是非常漂亮的场景。你看,果然不出我所料。仙女们在天空中撒了一把花。花在空中慢慢悠悠地落下来。
再来放个大烟花!我小心翼翼的点燃了烟花。马上像老鼠见了猫似的逃跑了。一声——嘣它在天空中的样子就像孔雀开屏。是的,雨一移到右一二绽放开来,盘旋落下来真的太美了。
最后放一个名叫财源滚滚的烟花来收违,真好,这样烟花。真艳相斗,琳琅满目好看极了。
让我想起了一首诗。爆竹声中一岁除,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新年的钟声响起来了,开心的迎接新的一年,
大家在欢声笑语的除夕夜迎来了新的一年,猪年大吉!
现在我们春节的团圆饭桌上,最不缺的就是荤菜了:什么猪肉,羊肉,牛肉,猪肚,蹄花……应有尽有。但因为人们注重健康,更多见的是鱼肉,什么鳙鱼,青鱼,黄鱼,鲳鳊鱼,带鱼……各种各样的鱼。烧法也多,有清汤,有红烧,有能耐点的甚至能油炸,做出各种美味来。可不说又有多少人猜到在60,70年前,人们为了吃上一条鱼,要费多少精力?
听老辈们说起,那是个贫困落后的年代,但还是挡不住人们想要“年年有余”的念想。据说那时山里有力气的青壮年,可以用竹担,独轮车,双轮车等运输工具,带着一捆捆柴去少山多水的余杭卖钱,然后再从余杭买点鱼回家过年。可有些人就是穷啊,连余杭都去不了。但过年嘛,还是想图个吉利,怎么办呢?办法自然是有的。人们在年前就会选段坚实的木头,然后雕刻成鱼的形状,再漆上红烧鱼一样的颜色。客人来时,摆桌上后,再在盘子里撒上一点点葱花,看上去就跟真的红烧鱼一样。这种鱼雅称“红烧木鱼”,客人们见了,自然也不戳破,这也就算过上了“年年有余”的心愿了。
还有,现在我们去拜年,总要带上大包小包的年货:酒,烟,营养品,水果……以前也不例外。可60,70年代还是那个字:“穷”!但去走亲戚不带礼物,又不行,丢面子啊!于是就有了“糕包头”这种礼物。我们这些00后是无法想象,那是个啥物什。老辈们说,其实“糕包头”就是里面放些卫生纸或好一点家境的放白糖、红糖、米糕,外面再用黄纸包起来,中间再贴上张红纸,包成梯形的糕饼状,便成了一份那个时候的“年货”。
现在2019年的春节团圆饭桌上,听爷爷奶奶讲起他们那时的生活,简直像是天方夜谈。因为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是样样齐全,出入有汽车,吃穿不愁,生活水平是越来越高,用爷爷奶奶的话讲,简直就像“老鼠掉进了米缸里”,幸福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