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身边,时常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感动会让我们刻骨铭心。譬如一大早,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譬如在教室,老师用沙哑的声音还坚持认认真真地为我们讲课;譬如在公交车上,素不相识的人为需要的人让座……虽然平常,但我已经被深深地感动了。
记得那一天,我从学校里走出来,天空暗沉沉的,就像古老住宅里结满蜘蛛网的屋顶,雨一直不停地下着,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在天地间织成了一张网。远远地,我便看见了母亲披着雨衣,在不远处等着。
坐上了电瓶车,妈妈带着我上路了。“你有没有被淋着?”耳边传来了妈妈温柔的声音。“没有,没有淋着!”雨下大了,雨点打在雨披上,发出哒哒的响声,妈妈再一次问道:“你有没有被淋着?”“没有,没有淋着!”雨,越下越大,越下越密,妈妈骑得很慢,隔个一两分钟就问我一次,“你有没有被淋着?”雨还在不停地下着,水珠在雨披上拨拉轻弹,敲出优美的音符,流到了我的内心深处。
到家了,妈妈解开了雨披,我惊呆了,妈妈的头上沾满了雨水,头发乱乱的,妈妈使劲地眨巴着眼睛,雨水顺着脸颊流到了嘴边,样子竟有几分滑稽。我的心里酸酸的,眼睛模糊了……
“你有没有被淋着?”这一句看似平平常常的话,却满载着妈妈对我的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正是因为有了父母的无私付出,孩子的天空才会一直有阳光照耀,所有的暴风雨雪也都会被小心地遮挡。
感动,其实很简单!
“粽子香,香厨房;箬叶香,香满堂”幼时的儿歌仍代代传唱,而幼时沉淀在我心底的粽香又去哪了?
日历往后翻一页,又到五月初五,妈妈的朋友送来一箱粽子:“周围实在找不到手工粽子,只能买包装好的了。”
锅里的水在火上沸着,隔着水蒸着久违的粽子。妈妈打开锅盖,水汽蒸腾起来,却没有带起一丝粽香。这个场景似乎熟悉又陌生——
那时我才几岁,最令我欢呼雀跃的便是端午节了。外婆打开锅盖的一刹那,水汽氤氲间,袅袅清香扑鼻而来,刺激着跳动的味蕾。粽香像是活了一样,不一会儿便跑到了屋子的各个角落。缕缕粽香也给湿热的空气增添了几分清新,大口呼吸着沁满粽香的空气,人都有些飘飘然了。
记忆里的粽香挠着心底最柔软的地方,眼前的粽子静静地躺着。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咬上一大口,粽香像是玩起了捉迷藏,嘴里翻滚着白色的蜡。妈妈也皱着眉头:“这粽子恐怕是机器包的,和你外婆包的相形见绌。”
外婆包的粽子又浮现在我的脑海。解开细细的腰带,剥开青绿的裙袍,粽子白色的脸庞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像是刚刚梳妆的女子,身上散发着脂粉的幽香。一口咬下去,粽叶的清香,糯米和豆沙的甜糯溢满嘴巴,刺激着跳动的味蕾,含在嘴里舍不得下咽。一口又一口粽香沉淀到了心里,那是最纯粹最质朴的香甜。
嚼着没有粽香的粽子,沉淀在心底的粽香一次次勾起我的回忆……
记得外婆也曾拿着几颗粽子送给邻居阿姨,邻居阿姨总会回赠外婆几颗自己包的花生粽。而如今,“实在找不到手工粽子”,手工的粽子已经渐渐被真空包装的“礼品粽”替代,我总是为之感叹,心中有万般的不舍。难道,外婆的粽子只有留在记忆里了吗?那粽香会不会以后粽香也只有沉淀在人们的心中了吗?那珍贵的传统更只能在照片中供人独自怀想了呢吗?
人人都们说传统工艺是一朵奇葩。奇葩者,美丽的花也。“花开满树红,花落万枝空。唯余一朵在,他日定随风”。我们的传统文化见证了记录着我们的历史的传统文化,也曾有过“满树红”,。而今天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下,许多随着外国习俗的不断涌入,会不会他日随风而去呢?
粽香,沉淀在我的心底;亲情,慰藉我独行的心灵;传统文化,充盈着我的灵魂!我愿用我全部的热情,去守护它们!消失或许只是传统工艺依然慢慢消失的一个缩影,若现在不珍惜“唯余一朵在”传统工艺,我们的文明之花会不会他日随风而去呢?
愿有朝一日粽香不只是沉淀在我们心中,更是浮动在空气里永不消失的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