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顾名思义就是学习数量的概念。我与数学缘分不浅,拥有着一段很长的故事。
从幼儿园开始,数学待我是真“好”。别的小朋友都会心算了,我却还一直停留在掰手指头的阶段,我也想很想摆脱它,可它就是死缠烂打,直至小学才放过我。
上了小学,没过几年好日子,却又来了五大“恶魔”。小五——计算,不管是小数还是分数,偏偏它就是和我过不去,分数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嗖的一下就到了八十以下。小四——价钱问题,什么进价原价售价他都认识我了,我却还和它不太熟。小三——工程问题,我可能对等式关系有些误解,就没几次能正确的找到他的“另一半”。小二——计算不规则图形的体积,这种题每每就有一堆小数乘法在面带微笑的等待我的到来。最后就是老大——只有班里的学神才能做出来的题,我与它虽有几面之缘,却互不相识,只得静静等待老师的讲解。
如今上了初中的我却也不是曾经的我,数学也不再是我的“恶魔”,反而发现了其中的趣味盎然:与分数擦肩而过的不甘心,查出来一道错题的庆幸,完成一道难题的成就感。一切的一切使我爱上了数学这门学科,从以前的遥不可及到现在的熟能生巧。
数学与我缘分着实不浅,故事却永不会完结。
自从我懂事以来,我的家人时常告诉我一句话:“行善而安之”。意思是说:时时处处要做好人。这句话作为我家的家训传承至今,从爷爷奶奶至爸爸妈妈再到我,每一个人都努力做个好人。
爸爸妈妈从不把我娇惯成家中的“小皇帝”,时常要求我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拿拖鞋、拎包、收衣服、叠被子……爷爷喜欢喝酒,每次吃饭我都会给爷爷倒酒,看到爷爷美滋滋地品着我倒的酒,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平时,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在爸爸妈妈刷牙之前,帮他们倒好水挤好牙膏,爸爸妈妈总是夸我是个孝顺、勤快的好孩子。
学校里,我也时常记着做个乐于助人的好学生,同学遇到困难我都愿意帮助他们。有一次,有个同学没有带笔很着急,在座位上坐立不安。我看出了他的心事,于是凑过去问:“你怎么啦?是不是没有带什么东西?”他低着头,小声地说了一句:“嗯。”“那我借你吧!”“那你自己用什么呢?”“没关系的,我还有一支笔。”看着他很开心地用我的笔写作业,我的心里也快乐极了。原来这就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意义。
当我走出家门、走出校门,也不忘做一个好公民。记得二年级的暑假我和爸爸妈妈去北京,我们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到了北京,在宾馆放好行李就兴冲冲地赶往天安门。啊!没想到天安门广场竟是这么美丽,这么雄伟。我们逛了好久好久还没逛完一半呢!我觉得又累又饿就打开包找吃的。我拿了一包最爱吃的薯片大口吃起来。可能是饿极了吧,当我大口咬薯片时,一些碎屑不经意间落到了地上。妈妈见了对我说:“你不能随地丢垃圾。”“这么点碎屑也算垃圾?”我不以为然。“碎屑再小也是垃圾,乱丢垃圾就是不对的,你想环卫工人要扫掉你的碎屑是多么不容易。”我听了惭愧极了,连忙跑过去捡碎屑,爸爸妈妈也弯下腰帮我捡……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风家训不仅承载了祖辈对后代的希望,还是整个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沿袭。我家的家训“行善而安之”就是这样不断地激励我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我将用一生的实际行动去践行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