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升空,禁不住丝线缠绵;大雁南飞,忍不住频频回望。岁月易逝,世事难辨,永恒不变的是故乡小巷深切的怀念。
古巷没有城市的喧哗、吵闹,如同一杯清茗,淡而清香。只有当你细细吮吸时,这股清香便会沁入口中,环绕于舌尖,伴随着一股热流涌入心底最柔软、细腻的地方。
走入每一条小巷,都必须经过一条约莫五六米宽的狭窄小道,周围的石壁上印满了潮湿的青苔,脚底的石板嵌进了一粒粒干燥的小石子,踩上去有点硌脚,但却也有一种别样的舒服。
还没来得及感受小道的魅力,就到了尽头,一头扎进了巷子。与小道相比,巷子就宽了许多,虽不能与城里的街道比拟,但却也有约七八米宽。参差的石板覆盖着地面,来来往往的人们磨平了石板,石板光滑、明亮,向小巷的尽头延伸出去。周围立着几排房屋,灰色的瓦上覆盖着厚厚的岁月,窗户在半空随着风“吱呀吱呀”的响,门楣上锈迹斑斑,屋里的老人换了一代又一代,诉说着一个多世纪的故事。还有的重新修筑了一遍,愈发显得古韵厚重。朱门红柱,雕花木栏,缕纹、窗棂,漆红碧瓦,无不彰显着一派古典大户之气,于这一众青瓦灰墙中格外令人瞩目。
古巷里的声音多而不嘈杂。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那吆喝声。每当天还未亮,鸡还未报晓时,便会听见车轱辘在石板上碾过时的嚓嚓声,那是小贩推车来了。约莫半个时辰,便会有主妇挎着菜篮推门而来,孩子们也会拿着弹珠、皮筋兴高烈地呼明引伴,三五成群,一阵又一阵的嬉笑声响遍小巷。“白菜白菜!又大又嫩嘞!”“茶蛋茶蛋,现煮的嘞!”马上,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便在宁静的巷子里回荡……
小巷的一天从吆喝声中苏醒,也从吆喝声中沉睡,不过这个吆喝声可不是小败的吆喝而是母亲们唤着自家孩子回家吃饭的吆喝。傍晚,炊烟袅袅,太阳在山头摇摇欲坠,母亲们撩开布帘深情地呼唤:“小圆,吃饭喽!此时,孩子们也抵不住饭菜的诱惑,成群结队地回家了,小巷又进入了梦境。
忘不了小巷的瓦是那么的青,小巷的人是那么善,小巷的情依旧是那么暖!
古人说过,书中自有千钟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人生快事,莫如读书。书中藏着无限的精彩,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品味与发现。
读《平凡的世界》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刻画的都是平凡的人物,但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书中的主人公孙少平身上的不平凡。这个人物的身上有各种优良的品质,譬如不好高骛远,面对社会的不公不轻言放弃,在复杂的时世中不随波逐流,不甘平庸的人生追求。
读这本书,我懂得了幸福是靠劳动来创造的,只有热爱生活,勇往直前,脚踏实地,才能创造精彩的人生。人生就像这本书一样,不存在结局如何,而在于过程是否精彩。我们就应该像主人公孙少平那样,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永不低头,在平凡的道路上走出让人赞叹的人生。
读《易安词集》
李清照的词总是美得让人心醉。她悠然地在芦苇之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但转眼间便是“物是人非事事休”。她一生历尽人间伤痛,晚景颇为凄惨,她虽是女儿身,却心怀男儿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慷慨之词,谁能想到竟然出自一位女性之笔。“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她那悲凉婉转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她,可曾会想到千年后会有一个这样的我会对她的文采如此痴迷?我沉醉于她的精彩。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讲述了保尔从一个不懂事的少年到成为一个忠于革命的布尔什维克战士,再到双目失明却坚强不屈创作小说的故事。书中主人公保尔坎坷的人生经历启示着我们:人活着,不应该追求生命的长度,而应该追求生命的质量;生命的价值在于不断超越自我。书中有一段脍炙人口的名言,非常精彩,令人终身难忘。“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我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保尔的敬佩,他的一生如此伟大,又是这样清晰明亮。每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就会想起保尔的人生经历,想起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这句名言,于是就会有继续前行的动力。
走进经典,回味无穷。我时常陶醉于书籍文字之间,陶醉于书籍中的精彩,在书中看到世界的美好,从书中增长见识。
我毫无疑问的告诉你,书中文中,藏有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