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能观察这个世界起,我就对所有的东西充满了好奇,小到火柴,大到火车,几乎遇见就要“打破沙锅问到底”,好奇心伴随我不断成长。
那年我六岁,春节时,我第一次拿到了礼花枪,便问爸爸怎样才能够体验放烟花,爸爸告诉我,只要把塑料子弹放进枪管儿,再扣动板机,就可以打出美丽的烟花了。我高兴地蹦蹦跳跳,准备试一下,爸爸叮嘱我说,只能朝天放,不能朝人或窗帘之类的放。
我听完爸爸的话,扣动了扳机,天空中绽开了小小的烟花,再次打却没有用了,我试了几次,仍没有效果,一头雾水的我把枪拆开了,在里面探索着原因。我现在回想起来,感觉那时的我有点儿像小时候的爱迪生。爱迪生小时候也十分好奇,喜欢探索,且勇于实践,不迷信权威。我摆弄那把礼花枪摆弄到了下午,最后,我发现原来是扳机断了,我兴高采烈地跟爸爸说了这件事,爸爸夸奖我能自主探索,我也因探索出了真相而欢呼。
十二岁那年,我好奇的性子并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淡,反而愈加强烈,我学习生物,面对缤纷复杂的大千世界,我感到茫然。一次考砸后,生物老师给我们做了思想工作,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不仅复习了课本,还要到大自然中去寻觅这些动植物,细心观察,探索它们的秘密,白天,我观察植物的光合作用,晚上,我就和朋友们一起观察动物的休息,在不断的探索中,我的知识也不断增长。第二次月考时,我获得了巨大的进步,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我也在探索中获得了成长的乐趣和欢悦。
探索,使我不断进步,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探索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极喜欢雨,不仅因为雨滋生了大地的万物,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更重要是因为雨那微凉的触感和朦朦胧胧的感觉令我着迷。
我极爱赏雨,母亲说我附庸风雅,却不知我是真心爱赏雨。每遇上细雨霏霏的天气,我总爱到公园漫步,感受那细小轻柔的雨丝,滋润着我的头发和皮肤,也滋润着我因缺乏灵感和乐趣而干涸的心灵。她们如牛毛,如花针,如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公园里,绿树旁,湖面上,草地边,全笼着一层薄烟,仙境似的美妙!小小的雨丝跃动着,如活泼而灵动的精灵,这儿蹦�Q一下,那儿轻飘一下,惹得鲜花频频弯腰,惹得湖水皱紧眉头;又如顽皮的孩童,把世界捣乱后便销声匿迹,只能凭借路边依然残存的水渍和挂在天边的彩虹发现她来过的痕迹。
与温婉可人的小雨相比,我更喜欢来的酣畅淋漓的暴雨。他在夏天是最寻常的了,一下就是两三天,坐在湖中凉亭,时而远眺绿树,青山,碧水,时而细观身旁打太极拳的老爷爷那充满禅意的一招一式。豆大的雨点从天而降,“啪嗒,啪嗒”地打在屋檐上。雨越下越大,天地间仿佛蒙上了一层水帘,是远处的景物渐渐模糊。雨点落在了原本平静无澜的湖面上,溅起白蒙蒙的水花,亭外大雨倾盆,亭内茶香袅袅,禅意十足,好不惬意!突然,闪电现身了,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像一柄利斧劈开了云雾,“轰隆隆——轰隆隆——”用它雷霆的力量照亮了大地,震撼了我们。雨,下在大树上。大树昂首挺胸,经受着暴风雨的洗礼,他仿佛在说:“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一些吧!”树叶也正在争先恐后地吮吸着夏天的甘露。
雨停了,急匆匆地来,又急匆匆地走,只留下雨后清新的空气和灿烂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