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发问:你的偶像是谁?我一定会果断地告诉你我并没有偶像,可假如你问我:你身边的偶像是谁?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我的父亲。
其实,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你的偶像,哪怕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蛋,每一个人都会有优于你的地方,所以正如孔子说的那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把“师”的范围定得更小,那就是你的身边偶像—你的楷模与目标。正因此,你永远不能自满,因为每一个人都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一头“斑马纹”的头发银的发亮,脸上满是胡子渣的红脸大叔,这便是我的父亲。
每一次犯错,最生气的便是父亲。的确,说、吼、骂、打这四项我的父亲样样精通,每一次发火都十分的生气,甚至比他对自己的生活还要认真。但平时,父亲十分精心尽力的让我吃好穿暖。早上我得六点起来,而他每天早上如约给我做早饭,起的比我更早。每一天早上父亲都坐在一旁,看着我吃饭,空腹送我去上学。坐在后面,“呼呼”的风声,刺骨的寒风如尖刀划过,不经缩了缩脖子。前面的父亲为我挡去大部分的寒风,每次父亲就吸了吸鼻子却口口声声说不冷。
表面看来,这是两件简简单单的小事,时常发生在我们身上。可当你仔细体会,去剖开表面,你会发现你的父母是多么伟大!平时每次我做作业,父亲比我还急,好像学习任务是他的,学习负担也是他的。
虽然从小到大,父亲在我的生命里留下了很多印记,有苦也有甜,可不论如何,父亲对孩子的爱是最纯朴的,他们不懂得如何表达父爱,只会默默守护。父亲的这些精神与行为让我敬佩……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来自冰心老人的一句家训。“有为”即追求生命意义,是为了等待发挥作用的机会,而有所作为;“有不为”即对不符合正义道德的事坚决不做。
大道之行也,君子敢为人先。刘和珍就是一个有为的青年。她看见国人的现状,徒步请愿,以牺牲生命为代价唤醒庸人。事后,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中写道:“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刘和珍君敢为人先,至今被我们纪念。
同时,大道之行也,君子也有不为。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被世人称赞。陶渊明向来看不惯那些依官仗势,作威作福的督邮,一听小吏说还要穿起官服行拜见礼,更受不了这种屈辱。他叹了口气说:“我可不愿为这五斗米官俸,去向那号小人打躬作揖。”说着,他也不去见督邮,索性把身上的印绶解下来交给小吏,辞职不干了。陶渊明不堪政治上的腐败肮脏,毅然弃官归隐。故君子也有所不为。
再说林语堂是个很有骨气很有节操的人。他心胸坦荡,敢讲真话,从不巴结权贵,始终不做官,只要是他看不惯的,看不顺眼的,他都敢批敢写。因此,他将自己的书房取名为“有不为斋”。林语堂的生活态度是以“有为”为中心,但往往也有“不为”的事。正如蒋介石要给他安排一个考试院副院长的位置,但是林语堂坚决不受,表示回到台湾之后,不问政治,只想要编好《当代汉英辞典》。《当代汉英辞典》的编写即有为,不问政治即无为。林语堂故为君子,因其禀性有所为,有所不为。
尔等虽称不上君子,但我们也可以有所为,有所不为。在该做的地方,将事情做到最好,即为之;在不该做的地方,坚持不做,即不为。
青春如歌,岁月如书,我们希望在青春的旅途上寻求成果,我们肯定渴望有所为,可是当有所为的同时,也要选择有所不为,即所不可以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