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800字

admin 读后感 2023-09-21 146

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

可以想象,这两个哲学问题会成为萦绕全书甚至我们人生的疑问,因为这是对终极的拷问,对本源的发问。

——你是谁?

当14岁的少女苏菲收到这封信的那一刹,她一定感到好笑与了然。可当她第二次思考时,便只有困惑。我倒底是谁?她走到镜子面前,想象自己不叫苏菲,叫莉莉。并尝试着对着镜子呼唤自己,眨眼睛,但这并没有效果。于是在哲学课程中,这个问题像一个影子,如影随形地纠缠着她。最后她发现事情比自己能想象的更为离奇。她,苏菲,是少校为了给席德庆祝她十五岁生日而虚构的人物,少校控制着她的所思所想,一举一动。但更具有反讽意义的是,少校,他创造了苏菲的世界,但他却被我们所创造。

这个故事像一个无底洞。在令人惊奇的同时也带给我们思考。我们是否也是被创造的,活在另一种生物的脑海中?那么我们倒底是什么呢?是单纯的人?还是作家笔下的一个人物?抑或是一个梦?我们拥有自我意识?还是被别人所控制?这个别人,是否就是被我们称之的命运?本书给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但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哲学史上数以千计的大师们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认为最精辟的是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提出的哲学思考:我思故我在(Cogitoergosum)。所以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不断发问,在思辨中找到真正的自己。

——世界从哪里来?

光我家书架上,就有五六百本书,而这些书一书一世界。想象一下,我们活在一本浩如烟海的巨作中,作者创造出一个虚拟星球地球,地球上生活了几十亿人。你身边的每一件物品都是作者的设计,你的生活是作者思考下的小小情节,你的结局由作者主宰。大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小到你刚刚拉开门的动作,都是作者的精心安排。这么一想,你是否感到毛骨悚然。

在科学与哲学上,这都造成恐慌。科学上意味着所有科学定律都具有不确定性。哲学上意味着探寻的本源可能并不是客观存在。我们的世界成为了一个脆弱而不稳定的肥皂泡。而这种世界,正是苏菲的世界。

在这种世界里的苏菲并没有放弃。本书的最后,她拿起扳手,敲了敲席德的额头,而席德奇迹般地感受到了。这可真像个福音!没准我们的所作所为,都能给另一个世界带来影响呢。

人生是星尘,我们是星尘,世界也是星尘。

我们都很美。

我家的阳台是一片小“森林”,生机勃起,许多花草就栽在这不足一平方米的地方。它们虽然十分朴素,可也为阳台增添了许多彩色。

以前的阳台,一眼望去全是水泥灰的颜色,如今经过这些花草的打扮,变得五彩缤纷:有青、有绿、有黄、有白、有紫……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一眼望去十分舒服。

要是在夏天的夜晚去观察,有时候还能发现蟋蟀在泥土上唱歌,“吱—叽—吱—叽”仿佛在独奏一曲催眠曲。五、六月份的时候,吊兰会开出洁白无瑕的兰花,细长的枝条向四面八方舒展开,它们十分娇小、可爱,带着淡黄色的的皇冠来到了世间,散发出淡淡的幽香,十分清新。仙人掌长出了新的嫩芽,它们绿得仿佛是透明的,剌还尚未坚硬,软软的,像是在摸笋芽。紫苏的香味也越来越浓了,阳台里到处都是它的“香水味”……

一场小雨过后,花草们都低着头,身上沾着晶莹的雨水,像是它们的眼泪,一滴一滴地往下落。太阳出来了,它们又擦干眼泪,挺着腰,昂着头在阳光下吸取温暖。经过雨水的洗礼,花草的颜色更绿,更青了。

一天,我忘给植物浇水了,望着那炙热的太阳,觉得它们一定干死了,于是我向台走去,眼前的场景果然不出乎我的预料:紫苏无力地垂着脑袋,身上的叶子变得皱巴巴的,就像脱干了水的柠檬;吊兰的叶子很明显的缩小了很多,颜色也没有原来那么明艳;兰草也从美丽的少女变成了满是皱纹的老人……于是我赶紧给它们浇水。傍晚,花草竟然活过来了,这十分让我震惊,它们的生命力原来这么强。

这就是我家的阳台,它的存在给我们增添了许多乐趣,我爱我家的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