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今年74岁,是个爱笑的纯朴庄稼人,在他身上彰显着山里人的朴实、善美和勤劳。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爷爷67岁的时候,在春季里的一个深夜,突患脑梗重疾。由于抢救及时,虽然保住了生命,但失去了洪钟般和善的话语声,右侧半个身子不能动弹,这让全村人都感到惋惜。从此爷爷脾气变了,易躁、易怒,也失去了往日亲和的笑容……
在我们家族里,我是爷爷最小的孙子。清楚的记得,那日爷爷重病住院,昏睡不醒,是我在他的耳边连续数声的喊着:“爷爷、爷爷……”老人家才慢慢地睁开了含着泪水深凹的眼,嘴角似乎有一丝微笑,用他能动的粗糙的手握住了我的小手,当时不仅是全家人,连医生也都很激动。爸爸高兴地对我说:“儿子,等你爷爷出院了,你要经常哄他开心。”“嗯、我保证让爷爷开心,为老人家找回丢失的笑容!”
2012—2019,转眼间已7个年头了。每次我放学回家、或节假日,除了写作业外,其余的时间我都会忠守在爷爷的身旁,给他讲学校里的趣事,向爷爷汇报自己的进步和优秀的学习成绩。有时,我规规矩矩站在爷爷面前,给他讲故事、唱歌、做广播体操、画好看的画……更多的是我经常给爷爷捶背、揉腿、热敷,夏季帮爷爷��风祛暑,冬天把热水袋搭在爷爷的脚上,给他取暖。吃饭时,把热乎烂乎的饭菜夹到爷爷的碗中……每次我都能看见爷爷笑得好开心,咿呀咿呀的发着含糊不清的声音,表扬我,给我点赞!
爷爷的开心,爷爷的憨笑,让我们全家人都很高兴。爷爷,春天又来了,天气暖和了,我会推着轮椅,带着您去看外面的美好风景,去沐浴暖暖的春风。愿您的微笑与春同在,永远欣欣向荣!
我?的确,题目只是一个“我”?当写下这个“我”字时,我自己都疑惑了,不过,这节课似乎都是那么疑惑。
重新忆起,老师第一个问题是,我是一个()的孩子,虽有选项,但每一个都显得那么奇怪。我“天才”吗?称不上。我“忧伤”吗?人前时也许也没有。我“欢脱”吗?那只是一个片面。这一点点思绪犹如一个被粗笨男人整理的线球,越缠越紧,越解越乱。好不容易抓住一点,竟逐渐想起过往。
儿时,似乎我还算得上“佼佼者”,但永远有人站在更远处向我招手,正因如此我反而自命不凡,认为人生如戏总有奇异的转折。仿佛,我早就料到了。这一生也许总会差那么一点,有特殊的经历,做特殊的人。所以,总想做个平凡的人,过得稍微幸福快乐,足矣。不过命运再次捉弄了我,让我们这一群学生注定在“小升初”相遇,分个“三六九”等,可偏偏我是7。5等,于六有余,于九却又为末等。禀着那么一点点的试探或什么吗?舍弃了那“无为”中的幸福,又去竞争了。
来到了上流处,一对比,我才发现,原来还不是那么差,至少我懂得察言观色,知道为人处事,与人交际。不同于“可望不可及”,全是距离感的天才。不但如此,我还乐于自己洗衣物,乐于参加集体。不亦乐乎也。
不过,在学习中,我成绩略逊,总是名落孙山。甚至缺少了自觉性与克制力,说白了,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好学生。有时,我会想,如果当初我选择的不是自己的虚荣,而相信了“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理论会如何?心中忍不住滋生出了一种异样的忧伤,难免泛起阵阵涟漪。
我活在这简单的世界中,却抛弃了应有的平凡。我曾庆幸自己不同于多数的人,但不可避免的是,我的血液是掺杂着最简单的清水,我曾望着星空明月饮茶,我品味木笛的古韵,是一个平凡的人。
但当我路过繁华都市,透过有雨滴的窗望那霓虹灯,是否会再次涌起思绪。这样的我,何止一个“我”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