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读书,只要是对我有意义的书,我都会去读。
记得在小时候,我不识字,没法读书,就请妈妈帮我念。尤其是在睡觉的时候,就让妈妈念睡前故事给我听。念了一篇又一篇,我还是津津有味地听着,直到11点多,妈妈说不念了,该睡觉啦,我不听,还让妈妈给我念。妈妈为了不让我闹,又念了一遍。“好啦,不念了,妈的嗓子就要冒烟啦!”我赶紧下床给妈妈倒杯水喝。那时候,我是多么想让自己快点长大呀!识更多的字,读更多的书。
还有一次,那是我八岁时,妈妈说要带我去图书馆。来到图书馆,我就像一只饥饿的老鼠看见了许多粮食一样,拿起书就“啃”起来。三个小时过去了,妈妈喊我回家。我没有听到,仍沉浸在书中。直到妈妈叫我第三遍,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图书馆。
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大了,能读书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只是偶尔可以读一下。
读书既能增长知识,又能开阔眼界,陶冶性情。正如高尔基所言:“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你们喜欢读书吗?
春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在大年三十这一天,人们都要返回故乡,在团团圆圆的一家人中,度过那欢天喜地的春节。
我的故乡在江西,一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里。在大年二十九早上,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了。买新衣,买鞭炮,丰盛的鸡鸭鱼肉,以及生活用品。中午,家家户户早早的忙碌起来,洗菜,洗肉,烹饪,装盘,忙得不亦乐乎。再看菜,有红烧肉、酸菜鱼、鸡煲汤、糖醋排骨……让人馋涎欲滴。
在吃年夜饭之前,还要进行重要的“祭祖”活动。
爸爸先切好四盘腌肉,拿出代表我们四个人的四根香,往香炉里插一根便拜一下,再往香炉两旁点上两支蜡烛。拿出四张宣纸,用火慢慢的烧起来,用来驱散不好的邪气。再往门外放一卷“开门红”鞭炮,吓走邪气。
接下来就是开吃时间了。我们只管吃菜,几乎不怎么吃饭。随着桌上的骨头不断堆高,我们吃的满嘴流油,肚皮都“涨”成了一个球。
接下来就是去串门了,我们东逛逛西逛逛,还不停点着手里的鞭炮。该向亲戚拜年了。我敲开门,对着爷爷奶奶弯腰鞠躬手作成鞠躬状,嘴上还说着“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新年快乐!”,再把手中的糖给弟弟妹妹们吃。爷爷奶奶们便会把红包给我们。在当天晚上,我们便要守岁,一整晚不合眼。
最后,就是各地去游玩了。我们吹着凉爽的风,走在清幽的小路上,看着周围鸟语花香,绿树成荫,心中感到十分惬意。
啊!这就是快乐的春节!屋外,爆竹声声;屋里,暖意浓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