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虽然现在的造纸术突飞猛进,但我们也不能把古法造纸术给遗忘了!下面就和我一起进入古法造纸的神秘之旅吧!
刚走进门口,就看到几台“古董”,都是用木头或石头做的。顾爷爷介绍道:这个是用来打碎竹宵的,这个是用来挤水的……它们都经历了很多年的历史,还是那么高大坚固,真是令人佩服!
顾爷爷告诉我们,古法造纸的工艺很复杂,要经历20多道工序。首先要拖竹断青,挑选中等的毛竹切断,再断料浆料,放入热锅蒸煮三天三夜,取出后再用脚礁��料,最后才放入水缸中。
那怎么样才能变成纸呢?只见顾爷爷,拿起竹竿在水缸里搅了几下,水立马变得很浑浊了,他拿起竹帘,轻轻往水里一兜,一张纸就平平整整出现在竹帘上了,太神奇了!顾爷爷说这就是抄纸,后面还有很多道工序才能变成我们真正的纸!
我还上去体验了一下,我觉得古代劳动人民真的好聪明啊!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小红的妈妈到外婆家去了,小红独自在家认真的做作业。突然,轰隆隆打起一阵雷声,小红急忙跑到窗口,只见满天乌云密布,心想:啊呀,好像快要下雨了,妈妈出门的时候没带雨伞,我得赶快把雨伞送给妈妈。想到这,小红就立马穿上雨鞋,披上雨披,带上雨伞急匆匆的跑出了家门。
小红一口气跑到了公交站旁等着妈妈,风呼呼的吹,路上的行人越来越少,小红等的很着急,像热锅上的蚂蚁,不停的来回走动。一会儿,一辆公交车开过来了,可把小红开心的,她踮起脚尖向公交车内张望,可是该下车的人都下来了,就是没有看到妈妈,小红只好失望的继续等。接着又来了好几辆车,但始终没有见到妈妈。
不知又过了多久,又开过来一辆公交车,小红远远的望见靠玻璃窗的位置上坐着一个穿红色衣服的人,好像是妈妈,因为今天妈妈也穿了红色的衣服,但她不确定到底是不是,因为风实在太大了,迷住了小红的眼睛。“小红,你怎么在这呀?”小红听到这熟悉的声音,抬头一看,真的是妈妈,赶紧像小鸟一样扑向妈妈的怀抱,“妈妈,您总算回来了,我怕您淋湿了,给您来送伞。”说着,把雨伞递给了妈妈。“宝贝,谢谢你,你真的长大了,真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妈妈非常高兴,牵起小红的小手开开心心的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