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液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咕噜咕噜”地冒着泡?什么饮料是深褐色的,但是喝起来却清凉爽口呢?它就是可口可乐,一种非常受人欢迎的饮料。
7月18日,萧山日报小记者团来到了浙江可口可乐公司,探索可乐的奥秘。首先,可乐公司的讲解员阿姨带领我们小记者们来到了“历史长廊”,这里张贴着许多彩图,记载着可口可乐的渊源历史:1886年美国药剂师约翰·彭伯顿发明了一种咳嗽糖浆,这是可口可乐的雏形,后来加入了苏打水后就制成了饮料可口可乐;1931年,他的合伙人罗宾逊根据糖浆中的两种成分命名了这种饮料为“可口可乐”;从此这种饮料风靡全球……流行至今,可口可乐公司旗下已有许多品牌饮料:可口可乐、健怡可乐、雪碧、芬达、醒目、美汁源、酷儿……
接着讲解员阿姨带领小记者们参观了可乐生产长廊。映入眼帘的是一整套生产设备,流水线作业从制作包装瓶到装箱打包一气呵成!吹瓶—洗涤—消毒—灌装—包装—贴标—装箱,智能化生产真是快速高效!
探秘可乐之旅结束,是不是意犹未尽啊?文末,小记者还是要提醒各位小朋友:再冰爽畅快的可口可乐,都不如选择最天然的饮料“水”来得健康!
8月19日,我兴致勃勃地来到萧山日报会议室,参加“神奇的洗发香波”活动。
水晶老师说:“制作洗发香波,首先要准备好:水、压嘴瓶、量杯、十二醇硫酸钠、氯化铵、搅拌棒、香精、色素。洗发香波里加进了十二醇硫酸钠,才能将头发上的污渍洗干净,而氯化铵的作用是把洗发香波变得黏黏的……”
听过了介绍,我就要开始当化学实验师了,激动人心的时刻已经来临。我先把压嘴瓶打开,然后往里面灌自来水,水面距离瓶口还剩下一点点时就够了。然后把自来水倒入量杯中,加入一包十二醇硫酸钠,用搅拌棒搅拌均匀。接着,把氯化铵一点点倒入量杯中,此时,需要要一边搅拌一边倒。我看到量杯里液体冒出了很多的泡泡,而且变得越来越稠,我紧张得心脏都快蹦出来了,心想:实验是要成功了?还是要爆炸了?说时迟,那时快,水晶老师帮我施了点“小魔法”,“泡泡精灵”们顿时安静下来。原来,水晶老师把香精一点点的倒入粘稠的溶液里,香精散发出迷人的香味。接着,我又加入一小勺绿色的色素,随着不断的搅拌,溶液变得绿绿的,真神奇!
水晶老师说:“到这里我们已经完成了洗发香波的全部制作过程,下一步就要把洗发香波装进压嘴瓶里。”
我小心翼翼地把量杯里的洗发香波从压嘴瓶瓶口里倒进去。终于大功告成了。这次我差不多做了有大半瓶,据说只能用二天。
我发现,别人的洗发香波都是晶莹剔透的,而我的却是混浊的。我赶紧去问水晶老师,水晶老师说,这是因为我搅拌的时候太有力了,混进去了不少的空气,产生了大量的小气泡,要等几个小时泡泡才会慢慢消失。原来是这么回事,看来我得等到明天才能享用它了。
做洗发香波真有趣,如果家里有材料,我还要给全家人做洗发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