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年俗文化作文800字

admin 五年级作文 2023-09-21 145

年俗是指春节习俗,春节俗称“过年”。那什么是“年”,又为什么要过年呢!

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当“年”兽像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白发老人燃响的炮竹声,年兽浑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皇而逃。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春节”原指正月初一立春日这一天,可中国的春节准备,庆祝活动,早从腊月初八就开始了,也有过了腊八就是年的俗语。腊月初八就是腊八节,又俗称“腊八”,有着喝腊八粥的古老习俗。喝上一碗腊八粥,祈福新的一年平安吉祥。也有泡腊八蒜的风俗,据老人讲,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名家商号要在腊八这天拢账,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债都要在这天算清楚,“腊八算”就是这么回事。北京城还有“腊八粥,腊八蒜,放帐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的民谚。在河南等地,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

腊八节过完之后,人们都开始置办年货了,还会买春联,窗花,“福”字,年画,爆竹等等。这都是过年的习俗,都是必不可少的程序。街上人来人往的,年味已经十分足了。

接着就是腊月二十三了,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灶,吃灶糖的日子。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神。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或“官三民四僧道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腊月二十四日,水上人家或寺庙,道观则在腊月二十五日举行祭灶。后逐渐演化为“二十三,过小年”的说法。

过完腊月二十三就过腊月二十四。“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穷运,晦气通通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其中民间还有“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的俗语和习俗。

年是游子的盛会,辛苦劳作一年的人不管多远都要赶回家与家人团聚。年是中华文化的浓缩,中国有说不完的年俗,道不尽的风情。

爸爸妈妈每天非常辛苦,要上班、要做家务、要照顾老人和我,还要管我的学习。所以我想变成一条狗,为爸妈分担家务。

早上,我从床底下爬出来,见爸爸还在床上打鼾呢!上班要迟到了,我赶紧跳上床,像爸爸平时早上耐心地叫我起床一样,我不停地舔着爸爸妈妈的脸,直到他们从床上弹了起来。趁他们的洗漱时间,我跑到小区后的摊点,买了早点,叼了回来。爸爸妈妈匆匆忙忙吃了早点,上班去了。看着爸妈远去的背影,我想:好吧!今天这个家就交给我吧!我先叼起水壶,到花园给花花草草浇水,然后把脏衣服放进洗衣机进行清洗。

上午的时间悄悄溜走了,中午不知什么时候,悄悄地来了。我跳上洗漱台,把抹布推到地上,跳下洗漱台,前爪按着抹布,后脚一蹬,在家里跑来跑去。不一会儿,客厅、房间、书房、厨房、阳台的地板都擦得干干净净。我又把脏鞋找出,前爪沾满水,进行擦洗。

下午来了,我把玩具整理好,就开始看门了。只要是坏人,我就会毫不留情地赶走他,把他吓跑,继续等待爸爸妈妈。

门一打开,爸爸妈妈回来了,我放音乐,像人一样站立,伴着音乐做各种滑稽的动作:学歌星弹吉他、跳舞、转圈……爸妈工作累了,很早就睡了。

第二天起来,咦?我怎么不是在床底了?哦,原来我变回了人。昨天可把我累得够呛了,但知道了爸妈平时的辛苦,以后我要做力所能及的事,不让爸妈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