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班的人才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个词就是“卧虎藏龙”。每一位同学身上都有很多的闪光点,有的是画画,有的是跳舞,有的是钢琴……可我的与他们都不相同,我的闪光点是“热心肠”。
我有一张圆圆的娃娃脸,红红的脸蛋,两条浓黑的眉毛下有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眼睛下就是那个小巧的鼻子了。下面就要说说我的嘴巴,我的嘴巴说大也不大,说小也不是很小,就像樱桃一样的嘴巴,你说可爱吧!我不仅可爱,我还很热心。
记得一次,妈妈让我出门买东西时,我刚走出小区,只见马路旁边,邻居王奶奶正在弯腰拾从一个袋子里掉落的橘子。我看见了急忙跑过去帮王奶奶拾橘子,王奶奶见了忙对我说:“谢谢,我的好孩子。”当我把那一袋子橘子捡完时,已经5点半了,虽然我回家挨了吵,可我的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还有一次,在下雨天,我的同学忘记带公交卡了,正当她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时。公交车来了,她干脆坐到一旁,痛哭起来,以为她回不了家时,我把公交卡向她摇了摇说:“走吧!我帮你刷一次。”这次,她流的是感激的泪水,唉,谁让我是“热心肠”呢!
这就是我的闪光点,也许,我并没有同学那么多的特长,可是,我是班里有名的“热心肠”。
碧瓦红屋,又回到了故乡。故乡的味道,令我魂牵梦萦。
城市的年,空虚而无味——吃饭、春晚,几个人坐在大圆桌旁,默默无声、相顾无言,或者各自玩着手机,气氛反而有些沉闷。想要找寻浓郁味道的传统年,故乡不会令人失望。那馥郁的年味总是飘荡在故乡的老屋里,菜地中。
飞机、高铁、火车,一通折腾过后,终于回到了那个山水环绕的小村子。一路走来,家家户户挂着红灯笼,里面时不时传来孩子们的嬉闹声,还夹杂着大人们爽朗的笑声。推开老家厚重的大铁门门,喧哗的声音就传入我的耳朵,映入眼帘的是亲人们一张张喜气洋洋的脸。
“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大家围坐一桌,年夜饭菜一个接着一个上来了。东北四宝,一个不少——除了糖醋鱼、炒鸡肉丁、酱焖猪蹄、酱排骨这四个硬菜,还有其他叫不出名字的菜品。婶儿调的饺子馅儿倍儿香,饺子还没下锅,我已经垂涎三尺。热热闹闹的一家人围着桌子,天南海北的胡侃,电视上的春晚更是增添了一份喜庆。刚出锅的佳肴,蒸腾的热气儿将每个人上一年的铅华洗尽,重新面对新一年的征途。
饭后,我们小孩子跪在捂热了的炕上用自己的指尖在结了寒霜的窗玻璃上一笔一画地写福字。透过“福”字,我猛然发现,雪几乎铺满了整个世界,到处银白素裹,让这年凭添了几分妖娆。电视里传来了新年倒数的声音:“五、四、三、二、一、零”窗外噼里啪啦的炮声一家接着一家响起,我们兄妹二人相视一笑,抓起外套和鞭炮就往外跑。
外面虽然冰天雪地,可我一点也不觉得寒冷。各家灯火通明,人们在外串门拜年,小孩儿放着炮。我一根一根点着爆竹,飞快地跑到远处捂住耳朵。“嘭,嘭”几朵灿烂的烟花照亮了乡村,如照耀万般的黑夜,火星子随着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落下来,火光照亮了每个人的脸——脸上写满了对新年的向往,对未来的热爱。
这年味儿便在这一张张喜笑颜开脸上晕散开来。原来年在,未曾远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