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是一个超级书迷,只要一看起书来,一天都不烦。也就是因为我看书太入迷了,常常闹出笑话来。
有一次,我写完作业,看见妈妈饭还没做好,便拿起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我完全陶醉在书里边了。这时,妈妈在厨房对着我喊,:“宝贝儿,帮妈妈把桌子上的辣椒酱拿过来。”我不耐烦地说:“好了,知道了。”上一秒我还在说知道了,下一秒就忘得一干二净了。过了一会儿,就听见妈妈生气地喊:“怎么还没拿过来,你在干嘛呢,又在玩儿了?”我这才想起来,便赶紧拿了一瓶酱给妈妈送过去,我还没拿起来书,就听见妈妈那个大嗓门又开始叫我了:“尚怡彤,过来。”一听这个腔调,我就知道不对劲了,赶紧跑回厨房,妈妈拿着酱对我说:“我让你拿辣椒酱,你给我拿的什么?这是黄豆酱,你黄色和绿色不分吗?”我一看,真的是黄豆酱,不好意思的说:“妈妈,对不起,我看书太入迷了,忘记你给我说的是什么了。”妈妈一听,忍俊不禁地笑着说:“好了,我知道你爱看书,这是好事,但是不能太入迷了,不然会闹出更多笑话,这是在家,要是在外边,你说丢人不丢人。”我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说:“妈妈,我知道了,以后我会注意的。”
这件事让我印象很深,现在想想我自己都想笑,虽然偶尔也会犯点小毛病,但是我也在努力改正,做一个爱看书又懂事的小淑女。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是一年之岁首。春节历史悠久,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贴春联是春节必干的。到了春节,家家户户都会把去年的对联撕下来,贴上新一年的春联。贴春联寓意着人们对新一年的愿望,是吉祥的意思。当然,还要贴一个“福”字,“福”是人们对新一年的祝福。而且,不少人家还把“福”贴倒了,寓意为“福到了”,与“福倒了”,谐音,所以才有了把“福”倒着贴这种贴法。
放鞭炮——这可是那些小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了。把鞭炮点燃后,便有噼里啪啦的响声,可有意思啦!瞧瞧那些小孩子们笑得多欢哪!说起放鞭炮,你知道它的来由来吗?相传很久以前,小镇每到达这一天,就会有一只妖怪——夕,出来作祟,人们都很怕它。终于,有一天一个老爷爷在夕出没之时,放起了鞭炮,将夕吓走了。这就是“除夕”。从那以后,放鞭炮便成了这一天的习俗。
当然,春节的压轴戏——吃饺子,是必不可少的。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团圆饭的主菜就是饺子。饺子寓意着更岁交子。团圆福禄,相传为东汉的张仲景发明,原名为“娇耳”。到了春节,一家人围在桌前,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谈论着一年的收获和新一年的打算——真是温馨啊!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着希望的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