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好,我是一张课桌,是用来帮助学生们读书写字用的。我本来认为当个课桌很荣幸,很让人骄傲,可这段时间,我却有了许多的烦恼。
暑假结束后,开学第一天,我和我的同伴待在学校的一间教室里,静静地等待着同学们的到来。不一会儿,学生们陆陆续续地走进教室,闹哄哄地聊着天。上课了,老师在给学生调座位时,把一个小男孩调到我这儿,我以为我一定会和他相处得非常愉快的,谁知,我的烦恼却从此开始了。
下课了,我见小男孩正在啃着什么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学校发的课间餐——梨子,我看了看其他同学,很多人都是吃完梨后把果核扔进垃圾桶才离开,心里赞叹道:“这些小学生可真有素质呀,没有把果核到处乱扔!”这时,小男孩也吃完梨子,可他却没把果核扔进垃圾桶,而是直接塞进了我的桌肚里,几天后,果核就发霉了,散发出一股难闻的气味。不止是果核,什么废纸啊、没吃完的馒头包子啊、肉骨头啊……他也都往我的桌肚里塞,我的桌肚是又脏又臭。看着旁边的同伴那样的干净整洁,只放了书本和作业本的桌肚,我不禁羞愧地低下了头。
又有一天,下课时,小男孩找同学借了一把手工刀,向我走来,我以为下节课是美术课,他是要裁纸画画呢,也就没有在意,突然,我感到一阵刺痛,再一看我的脸,天啦,上面竟被手工刀划了长长的一条伤口,我疼得都快哭出来了。原来,小男孩与同学闹了矛盾,打了起来,被老师批评了,他的心情十分不爽,便借来手工刀划我解气。真是的,即使再生气,也不能把我划伤呀!唉——
谢天谢地,老师终于把这个小男孩调走了,让一个小女孩坐到了我这儿,我本以为不会再有烦恼了,可意想不到的事还是发生了:
一次数学考试,小女孩认真地答着题,写到一半,她要打草稿了,在书包里找了半天,也没找到草稿纸,她非常着急,便在我的脸上打起草稿来,写几道算式也就算了,更可气的是,她写完卷子后,因为无聊,竟然在我脸上画起了小人儿,把我的脸画得乱七八糟、脏兮兮的,考完试后,也不帮我把脸擦干净,就和伙伴们一起到操场上玩去了。我此时只想冲着她的背影大吼一声:“你也是女生,要是有人在你脸上画画,你不会生气吗?”
同学们,我是你们的好朋友、好伙伴,你们要好好的爱惜我,保护我啊!
为人父的苦口婆心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古人常歌颂母爱的伟大,而淡忘了那个不善言辞的男人。
父爱是伟大的,他从不向你索取任何的回报,相反,他永远在背后默默支持着你,鼓舞着你,帮助着你。朱自清的《背影》描述了一个伟大的父亲的形象。他放心不下孩子,尽管作者已经长大成人。在他的眼里,作者永远只是个孩子,他总是尽已所能帮助作者,尽管那只是微不足道的帮助。父爱是伟大的,它使我惊叹于那渺小的身躯下,竟能爆发如此伟大的力量。
傅雷的一生跌宕起伏,他经历了人情世故。为人父母的总希望孩子能够少遭些罪,少受些磨难,觉得自己这大半生,多少吸取了些教训。于是乎,将自己的遭遇告诉孩子,希望他们不要重蹈覆辙,少走些弯路。傅雷便是这样的人。在傅聪身居国外之时,他时刻不忘与儿子坚持书信往来。在这十二年间,傅聪收到的家信从未中断,最长的一封长达七千多字,谁能说这不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呢?
当傅聪忙于练琴、比赛、演出,顾不得回信之时,傅雷总是焦急万分,恨不得飞到儿子的跟前,这显然不现实。他无法了解儿子的现状,也不知道他是否受到了困难,抑或是心情不畅以致于无心回信,这一切都不得而知。他只能在心里为儿子着急。写信时便要责备一番。这一举一动,拨动了我的心弦,我的心不禁为之一震。我们的父母,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可我们只会嫌他们唠叨,关心的话语也似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古人十分重视“仁、义、礼、智、孝”,但如果我们因为学习,忘记了孝敬父母,那么,结果就得不偿失了。
在礼节方面,傅雷也没忘告诫傅聪:你要学习的不仅仅在音乐,还要在举动、态度、礼貌各方面吸取别人的长处。对于傅聪的不良习惯,他会指出并说明自己的意见。围巾必须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里,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看似细枝末节的小事,也不忘提醒儿子加以改正。这样的父爱,该是深沉的吧!
傅聪的行程安排得很满,一天睡不过四五个小时,太过逞强。此时傅雷不免要担心起来,希望儿子不要太过劳累。务必保重身体,看似唠叨的话语实则蕴含了父母对孩子的担心与牵挂。
整本书紧扣着一个字:爱。为人父的苦口婆心,在这本书里得到了充分体现。父爱,看似抽象的事物,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只是你尚未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