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件事,到现在还让我记忆犹新,使我难忘,更令我感动。
这件事是我在手机上看到的,事情是这样的:一天中午,一个捡破烂的妇女把捡来的破烂送到废品收购站,卖掉后,蹬着三轮往回走,经过一条无人的小巷时,从小巷的拐角处猛地窜出一个歹徒,这个歹徒手拿匕首,她用刀尖抵住妇女的胸部,凶狠的命令妇女将身上的钱全部交出来,妇女吓坏了,站在那儿一动不动,歹徒便开始搜身,从妇女的衣袋里搜出一个塑料袋,塑料袋里包着一沓钱,妇女拼命呼救,呼救声惊动了小巷子里的居民,逮住了歹徒。他们打开袋子,袋子里只有八块五毛钱,全是一毛和两毛的零钱。
妇女接过钱,谢过众人,她来到水果摊,挑起水果,而且挑的那么认真,她用八块五毛钱买了一个梨,一个苹果,一个橘子,一个香蕉,一个草莓……她把身上仅有的八块五毛钱花完了,花得一分不剩。她又来到一座新坟,把水果放在坟前蹲下说:“孩子,昨天妈妈终于将为你治病的钱还清了,今天我又挣了八块五毛钱;孩子,妈也可以给你买来水果给你吃了,你看有苹果、香蕉、梨……都是最好的,一点都没烂,妈挑的时候很仔细,你吃吧!孩子,你尝尝吧……”
看到这里,我的泪水止不住的往下流。这不仅仅是一位坚强、勇敢的母亲,更是一位慈爱、勤劳的母亲,还是一位为了孩子可以付出一切的母亲。那些做坏事的黑心肠的人,听到或看到,你们是不是也会流下感动的泪水的?
每每当我身坐正,手执笔,在纸上、书上行云流水般书写着的时候,我便总能想起那位至今还被我当做动力源泉的恩师。他,便是我的书法老师。
大约七八岁时,母亲为了陶冶我的情操以及在我身上熏陶出一股书香气息,故为家里添置了许多“四书五经”、《楚辞》之类的古典书籍。还把我送到了当地一位有名的书法家家里学习书法。
初次见他时,他身着一件洗得发亮的丝绸上衣,下身是一件严重褪色的蓝色布料的裤子。它正在侍弄他院子里的几棵小橘树。远远望去,他仿佛与那几棵小橘树融为了一体,那是肉眼看得见的质朴。那时正值深秋,小橘树们虽不高,但枝叶却是格外的茂盛,结出的果实也是出乎意料的引人注目。他正细致地给小橘树们浇水,施肥,修剪枝叶,见我来了,他热情亲切地招呼我到他屋子里案边的一张椅子上坐下,又给我拿了一些点心与茶水。
我在吃东西的空当,他已在案上摆好了“文房四宝”。教会我姿势以及执笔方法后,他不停地让我在宣纸上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着“一”字。刚开始,由于是第一次接触,我还饶有兴趣地按照他的指导在纸上一笔一划地认真写着。可当写满了四五张纸后,我渐渐开始百般聊赖,端正的字体也渐渐变得歪斜起来。
他伏在案上,看着我前后字体的变化,又看看我,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郑重其事的拿起一张纸,又拿起笔,微蘸墨水,一笔一画在纸上一遍遍地写着跟我一样的“一”字,可与我大相径庭的是,他的字是那么的刚劲有力。
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坚持不懈的恒心与毅力。且要耐得住寂寞与枯燥,这样成功便离你不远了。”
听完他的话,我感受到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正朝我涌来,我重新端正态度,认真地一笔一画地重新开始练习,直到得心应手为止。
往后,他常常通过教我写字,教给我许多让我至今还受益匪浅的道理。他告诉我:“见字如见人”,“生活就像读书写字,你越用心去描绘与书写,它就以越美好的状态呈现在你面前”……
我常常见他站在自己辛勤栽培的橘树下,满目慈祥,用手轻抚橘树的枝叶,然后缓缓吟道屈原的“后皇嘉树,橘来伏兮。”每当这时,我也会在背后跟着吟道:“后皇嘉树,橘来伏兮。”我想,这足以见证他对橘树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我在他的影响和熏陶下学会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以及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也练得了一手娟秀的字体。
如果说,我的生活是一副刚劲有力的书法作品,那么他就是这幅作品上的一笔浓墨;如果说,我的生活是一台运转的机器,那么,他就是我得以积极乐观,持之以恒,奋发向上的动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