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您好吗?我很好耶!母亲节快到了,我想在母亲节送您一支康乃馨,祝您母亲节快乐!在这里,我也有一些心里话想对您说。
妈妈,谢谢您每天早上为我准备早餐,帮我整理房间;每次补习课您都饿着肚子等我下课,才和我一起去吃饭;每次我生病的时候,您总是放下手上的一切工作,陪在我身边关心我,照顾我。这一切,我都默默地记在心里。
妈妈,谢谢您在我的学习上给我鼓励与帮助。记得有时候,我在学习英语方面遇到难题时,急得直跺脚。您看见了,一点也不着急,而是悄悄地走到我身边,教我如何吸气呼气,平复急躁情绪。有时候,还会和我说一些笑话,让我能继续开心地学习英语。
还有一次我考试没考好,我好害怕,回家都不敢和您说。可是您知道后却没有批评我,而是心平气和地与我分析错题,帮助我找出错误的原因,当时我的心里觉得暖暖的。要不是您鼓励我,我想我现在可能都没有信心学习吧。
妈妈,我还谢谢您平日里教会我自理能力。记得有一次,学校要求我们要掌握一项家务技能,我选择了洗碗,可是我洗得乱七八糟,把厨房弄得一塌糊涂。我知道您是个爱整洁的人,可是您看见了并没有生气,而是细心地在一旁教我如何洗碗。现在我还会拖地、洗自己的袜子,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您。
妈妈,最后我还想谢谢您怀胎十月生下我,把我抚养长大,您辛苦了!我以后一定会更加听话、懂事,为您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努力学习,长大以后好好地报答您。我爱您,妈妈!
“只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风筝,古时南方称“鹞”(yào),北方称“鸢”(yuān),利用空气动力飞行,在我国已经有2700多年的历史。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的木鸟是风筝最早的起源,“墨子为木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后来鲁班又用竹子对风筝的材质进行了改进;东汉时造纸业发达起来,民间开始用纸裱糊风筝,慢慢演变成了现在的风筝。据说南北朝时,风筝还曾被用作传递信息的工具。风筝跨越时空2000多年,将七彩的文化延传至今。
“江南江北低鹞齐,线长线短回高低”。桃花开、樱花放,柳絮飞舞,万物复苏,又是一年春来到,每每走过公园,广场,或是一片开阔的空地,都会看到许多手拉长线、仰头注目、随风奔跑着放风筝的人们。我总是禁不住驻足仰望天空,透过暖暖的阳光,欣赏形态各异、自由自在、上下翻飞的五彩风筝。她们绚烂的外衣和优美的姿态与朵朵白云遥相呼应,把湛蓝的天空打扮得分外生动靓丽。小小的风筝迎风起舞,向世人展示着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勃勃生命力。感慨古人的伟大探索和不懈的实践,他们的聪明才智为我们留下了绚烂多彩的风筝文化。我的心也不禁飘然起来,好想放飞一只自己的风筝啊!
让我无比兴奋的是,在这花开草长的美丽季节,师达风筝节就要开始了,活动主题是“感受传统,放飞梦想”。亲手绘制风筝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放飞风筝勇敢立志远大梦想,对于我们初一的学生来说,真是太让人期待了,我迫不及待地投入到活动中。
通过对风筝文化的学习,我了解到风筝按照形状主要有六大种类,即串式、桶形、板子、硬翅、软翅和自由类;硬翅风筝,顾名思义,它的翅膀是固定的。用上下两根横竹条做成翅膀形状,两侧边缘高,中间凹,形成通风道,翅的两端朝后倾。北京的沙燕儿风筝就是此类风筝的典型代表,它只由5根竹条组成主骨架,翅膀由上下两根竹条弯曲形成独特的“膀兜”,使沙燕儿在风小时也能起飞,风大时更稳。我选择做一个外形像一个“大”字的“沙燕儿”,燕子头,蝙蝠,牡丹,寿桃,再装饰一个小花边……我沉浸在绘制的每一个细节和过程中,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在风筝节的展演中,我们初一(1)班展示了两个风筝的放飞,1号为自主绘制风筝——班徽,2号是自由式选购风筝---——一只超级大的颜色艳丽的巨形章鱼。
一号风筝身绘班徽,在风筝手李丹阳同学的操控下扶摇直上云天。风筝的主体是一颗大马头,头带王冠,嘴微微张开作嘶吼状,身后背着四扇大翅膀,整体形成一个“永”字。旁边两个印章“不言败”、“不放弃”。它象征了我们51名一班学子永不放弃,顽强拼搏的精神。空中“永”字马头格外显眼,骏马插翅腾空而起,迎风飞舞,太帅气啦!全班同学为之欢呼呐喊,“再高点儿,再高点儿……”。风筝仿佛听到了我们的呼喊,果然乘风而上,越飞越高……
看着风筝在蓝天下如初生的骏马,穿梭在朵朵白云间,活力,自由,奔放……就像跃跃欲试、蓄力待发的我们。愿我们能像风筝、如骏马一般,在师达启航,奔向未知的美好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