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学校组织的艺术节活动上,我自愿成为了“幕后人员”。在选手们站在舞台上高歌或表演时,我就是在幕后为他们打杂的人。身边各种兴高采烈的选手走过,我却身着朴素的校服,默默无闻的清洁着休息室。但是,既然我主动选择成为这绿叶,那我就要尽全力使鲜花更绚烂芬芳。
演出开始了,我测试灯光的亮度,又检查话筒是否全部打开,忙碌紧张的气氛笼罩着我,我甚至没有时间去欣赏台上精彩的表演。我听见台下传来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而那掌声并不属于我。
一切都是这样井然有序。直到表演到最后一个歌唱节目时竟然发生了意外:表演的小礼堂停电了。
当时正是晚上,大厅里面忽然漆黑,人群开始吵闹骚动。和我同行的其余打杂人员都说,回去吧,这肯定演不下去了。可我却迟迟不肯走:真的没办法了吗?可我不是下定决心要让每名选手都绽放光彩,思索良久,我倒是想出了一个并不完美的点子。
于是我拿起手电筒,趁着黑暗快步走上了台,我听见自己的脚步声和心跳声,忘记了台下的喧闹,我跟到那最后一位选手的身前,对惊讶的她做着手势,随后按下了手电筒开关。
刹那间整个大厅安静下来了,我看到一片黑暗中突然绽放出一束白光,不耀眼却很柔和,映在歌手的脸上,我看见选手在底下偷偷的比着胜利的手势,听见她的声音像轻柔宁静的雪花,飘扬着落下来。
大厅里有人在跟着她轻轻哼唱,我举着手电筒,手都酸了,却也在心里唱着。—这一场并不完美,主角也不是我的演出,终于顺利结束了。
回到休息室,那里漆黑一片,我疲惫不堪的做些心里不知道为什么空唠唠的。突然我听见啪的一声,手电筒的光芒绽放在角落里,我面前是全部演出的选手,他们面带笑容,其中的一部分人举起了右手,竖起了大拇指。一阵笑声融入在光芒里,我又惊讶又感动。今天所有的劳累都烟消云散了,忽然觉得面前一片明朗。绿叶也有绿叶的美。
从2018一直火到2019的《流浪地球》票房过亿,好评如潮。这部电影是我国目前来说最成功的一部科幻片,同时也向外国证明中国也能拍好科幻片。
看科幻片从不流泪的我,看这部电影后半部分时,几乎是湿着眼眶看完的。最让我感动的是最后面大家共同拯救地球的情景。
当时广播中播送着联合国放弃地球的决定——“大家都回家吧,剩下的几天时间陪陪自己的家人。”语句虽然温暖,但语气却理智的让人害怕。其余的人听到后,放弃了。但刘启,韩朵朵等青年不放弃,他们仍竭尽全力去争取最后的成功。刘启提出引爆木星,从而拯救地球,但这个计划遭到了空间站电脑的坚决反对。它认为这一计划的成功率为零。刘启的父亲刘培强知道了这个计划,并且不顾空间站的反对,用酒精把空间站的资料全烧了。刘启他们号召其他救援队一起去拯救地球。最终大家都振作起来了,一起推动发动器。终于火喷出来了,但离木星还是有一段距离。就在大家认为真的没有任何希望的时候,刘启的父亲壮烈牺牲,补上了这段伟大的距离。终于,地球终于获救了。刘启等人为地球流浪又争取了时间。
《流浪地球》这部电影最大的看点是到最后他们没有放弃地球,而是带着地球一起流浪。这中间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思想——落叶归根,让这部科幻大片更富有情感。这部电影也没有像有些好莱坞大片那样,因为无法生存,而放弃了地球,去往另一个新的家园。他们始终只有一个信念,就是带着地球一起流浪。
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一些类似的例子。虽不及电影中那般伟大,拯救了地球,但也不得不让人感叹。比如说《大江大河》的导演孔笙,他不追求名利,只是一心想要拍好电视剧,他一直坚守着踏实和认真。还有真正的钢琴大师朱晓玫,她60多岁了,从来没有华丽的演出服,为了练琴历经艰辛,甚至还给人做家务。但她没有放弃,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巴黎演奏会场场爆满,她演奏的巴赫堪称天籁!
每个人心中都应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饱含了希望,只要有希望,我们都应该竭尽全力去实现,哪怕再苦再累。正如电影开头所说“希望,是我们这个年代像钻石一样宝贵的东西;希望,是我们回家的方向!”